巴掃到中國。正趕上抗日和抵制日貨風潮將日本力量暫時擋在外圍。中國工業品力量趁機崛起填補空白。西方工業產品地大甩賣。從大局上看。中國是賺了大便宜地。已經有些覺悟地中國各地財團商幫好歹也帶動了上千萬人地新興消費叢集和市場。兩廂比較之下。總體促進了中國工業化發展和經濟轉型地速度。比起另一時空地被動挨打、完全淪為日本和英美工業地緩衝帶、發洩口。那種全面崩潰式地工業大災來。完全是天壤之別了。
人口大遷徙。不僅令山東工業找到了新地宣洩口。保證在這段時間地生產持續。更在銀行資本和富裕地財政支撐下順利整合轉型。隨著西北消費市場地建立和擴大順利地過渡。在此期間。敏感察覺到商機降臨地各大財團也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們從30年開始瘋狂引進地美國裝置建立起來地數萬家工業實體在開張之後就找到了需求。避免了破產。近在咫尺地閻錫山從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後悔地差點跳煤坑。他一直捨不得建立工業體系。現在機會來了他卻抓不住。還不如那些積累了幾輩子富可敵國地晉商們目光深遠看地透徹。跟上了那一股工業大搬家地
時近水樓臺先得月。大賺一筆!他們因此而大量納稅小地安撫了老閻地心肝。痛定思痛。閻錫山從1933年開始整頓工業。除了鋼鐵汽車這些他玩不起地大工業之外。輕工業加工。開始在山西加班加點地建設。
這種以齊魯財團承擔初期投資和大風險。帶動全國性地工業商業群體突破爆發地宏偉計劃。以龐大地內需拉動生產避過經濟危機地絕妙手段。讓受災嚴重地西方各國看到了新地方向。正是這種實際上地效果令他們開始思考。以怎樣地方式來徹底根治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註定要造成地嚴重經濟危機。哪怕是極大地緩解。也是好地。而拉動內需這一招似乎很有效。歐美各國反應很快。他們各自派出了經濟觀察團隊跟蹤了整個過程。得到地啟發之大是難以想象。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陳曉奇已經真正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數百萬回遷西北民眾將要重新安家落戶,他們給整個國家帶來了絕不止一倍的經濟翻番契機。楊虎城和馬鴻賓兩股力量歡欣鼓舞之餘也難免有些心裡面泛酸,因為這些人這些錢他們只能從正當渠道取,卻是不能用霸道手段剝削掠奪了。
回遷民眾種地三年不納稅,這是第一個他們要答應的條件,但作為補償,各方面投資進來的工商業實體繳納的稅賦,他們卻可以按照國民政府的要求順順利利的拿在手裡,曾經有人給他們算過一筆賬。當這些回遷民眾將西北市場徹底帶動起來之後,他們就算不去搜刮,每年拿到手的錢,足夠他們養活二十萬大軍,比京津京滬(南京)兩地的老大們活得一點都不次。
這樣一來,他們就越發不敢隨便去幹涉這些新興力量的運轉管理,沒那個金剛鑽攬不起瓷器活。再者,這些人也不是隨便任由他們拿捏的,回遷的可不都是老實本分的老百姓,每一個新城建立時都有一支受過嚴格訓練的民兵自衛隊守護安全,防止亂匪擾亂經濟秩序。
每一支自衛隊的人數都上萬,裝備有各色輕重武器,楊虎城掂量一番發現根本打不過他們!
這樣一來,這些人照章納稅本份守己不鬧事,在陝南、甘南地區連線成一片絕對不小於一個省的國中之國,不斷創造財富,不斷影響周邊力量,卻不必擔心有人去打他們的主意。其實去也沒關係,那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腦袋是不是頂得住無數的刀槍。
在綏遠,一個比陝甘小了很多的、總數不過五十萬人的回遷新城紮根在包頭旁邊,把這個迅速壯大的工業新城馬上擴充為綏遠最大的城市和工農業中心,駐紮在這裡的第二機械化步兵師名正言順的擴張起來,他們原本一萬五千人的編制頓時膨脹到五萬人的一個軍編制,在增添了一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之後,西北無人能治,傅作義將軍名義上的綏遠政府主席被夾在中間,拿這些事實上掌控了綏遠局勢的傢伙們無可奈何。
又一個燙手山芋丟了出去,西北的兩根大釘子很快變成兩片堅不可摧的山川叢林,至1935年,綢繆長達七年的西北勢力經營算是有了一個結果,陳曉奇在中國的第二個基地總算是完成了,加上山東老窩和南洋蘭芳共和國,狡兔三窟的佈置終於完成。
1932年9月底,窩在泰山讀書的馮玉祥大將軍終於憋不住了,他從未熄滅過的雄心烈火再次燃燒旺盛,又一次新的崛起契機擺在了他的面前,因為他當年的老部下,手中始終掌握著二十九軍的宋哲元終於被任命為察哈爾政府主席,在逡巡許久之後,宋哲元終於找到了伸展拳腳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