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為何將黎陽、檀淵等地拱手相讓,原來是這個原因。頓時,議事大廳內,眾人都在稱讚王世充是英明之主。
王世充的軍令下達,鄭軍在衛縣修建防禦工事,準備將衛縣打造成固若金湯的堅城,李密明白,河北經過連年大戰,勢必不能持久,一旦大雪降臨,楊侑就不得不撤退。
王世充想得如此美好,李密卻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此時強勢的隋軍已經逼降了內黃縣,向西,隋軍可以攻擊湯陰,乃至於衛縣;向南,隋軍可以攻擊檀淵、黎陽、臨河等縣,這幾個縣治,都在大河邊上,如果被隋軍奪走,就有可能從河北殺入河南,這是李密不想看到的。
究竟要不要支援檀淵等縣,李密想了很久,最終,他決定渡河,在黎陽童山一帶佈下大營,準備依靠童山有利的地勢來阻擊隋軍,將楊侑南下的企圖粉碎。事情一旦決定,李密立刻行動,他率領三萬大軍進入黎陽,並在童山駐紮下來,又以重兵守衛大河兩岸的渡口,準備與隋軍死磕。
無論是王世充還是李密的動向,都被楊侑牢牢掌握,楊侑每日看著軍報,心中冷笑不已。他大張旗鼓,做出攻擊汲郡的態勢,要的就是王世充緊張。但楊侑料錯了一點,他沒有想到王世充居然主動放棄了汲郡的幾個要地,從而讓李密可以順利進入汲郡駐紮。
就地理而言,屬於河北道的汲郡有些雞肋,因為汲郡的南方,是李密的東郡,而在東方和北方,則是大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