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3 / 4)

小說:駝峰航線" 作者:美麗心點

、破舊的房舍裡見到老人時,我怎麼都不能相信,這是一位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頭髮稀疏,但梳理得整整齊齊,一雙脫色掉皮的皮鞋已經穿得露出了底色,但卻擦得乾乾淨淨。

梁鶴英,“迴歸”這麼多年了,還有那個“勁”兒。

張義聲,外貌酷似飽經“風霜”,但一談到“中美混合團”,一串串英文像水中的氣泡一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

不僅僅是這些“當兵”的人,“兩航”中的每一位老人,都過了這麼多年了,可眉宇之間,你還能感覺到那種氣宇軒昂

還有他們的夫人。

任西純的夫人、黃元亮的太太、吳子丹的妻子都是八旬老人了,照樣是裝扮漂亮、光彩宜人,很容易就能感覺到,少女時代,她們一定是如此之美麗。

其實,所謂的“氣質”也不都是生來具有的。

中國空軍赴美受訓,美國人開講的第一課,是吃飯的方法。

原“中美混合團”、曾在美受訓過的很多老人都說,聽到吃飯還需要他們“教授”、還需要“禮儀”,大夥都非常氣憤,甚至覺得這美國人是不是犯病了,我們都“吃”

了五千年,把“吃”已經發揮到極至的中國人難道連吃飯都不會“吃”,還要他們教?

不僅教吃飯的“規矩”,還教基本日常“行為”,要求會“跳舞”,中國空軍沒有一個不會跳舞的,什麼“倫巴”、“探戈”的,跳舞不是主要的,關鍵是教你在交際場合中怎樣對待女性,迎送、安排座位、說話老人說,幾天下來,整個人,言談舉止,全變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文明、素養,不僅僅是“言行”,這裡麵包含的東西太多。

抗戰勝利後,原“中美混合團”成建制併入國民黨的中國空軍,黨國命令他們打內戰。

第十六章 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3)

“看見下面都是中國人,下不去手啊!”原中美混合團B…25飛行員楊訓偉老人說,大家都對打內戰毫無興趣,往往在出任務時,不願意對地開炮掃射,很多人投彈時,故意把炸彈扔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如果說這些從臺灣回來的老兵是到了大陸才這樣講,“迴避”難以啟齒的自相殘殺,那麼這個卻是事實——飛行員是離地三尺後就無法控制,於是每次出任務之前,飛機上機關炮上都被報紙糊住炮口,回航後要檢查報紙是否被“洞穿”,以證明你開火了,不只是現在把這段“考證”說出來,就是在內戰時期,在空軍,誰都知道這事兒。

其實“發明”報紙堵槍口那位老兄也是白痴,或也是“書生氣十足”,也不好好想想——我向天開炮、朝沒人的地方打槍,不也是一樣嘛!

楊訓偉老人說,內戰開始不久,他堅決要求調離戰鬥部隊,開運輸機去了。

“沙漠之花”

李杏杉老人當年是歐亞航空公司蘭州地面站公認的“沙漠之花”。

戰爭前期,歐亞航空公司執飛迪化(今烏魯木齊)航線時,蘭州是一處較大的地面中轉站,薩本道執飛這條航線時,把妻子李杏杉和孩子接到這裡。李杏杉的到來立時在這個小場站引起一陣不小的騷動——緣自於李杏杉的美麗。

認識薩本道和李杏杉的老人說,那時,每遇薩本道執飛,李杏杉總是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一直把丈夫送到飛機旁,飛機起飛了,都看不見影子了,她還是向空中眺望著。

跑道旁,一個漂亮女人,看著漸漸遠去的飛機,心裡默默企盼著它能早點兒平安歸來。

一陣微風掠過,輕輕掠起她的裙襬

有時,薩本道駐站外場回不來,李杏杉就帶著孩子在機場旁走走,當時蘭州機場附近有沙丘,更遠處就是沙漠,場站都是年輕人,又以單身漢居多,每當李杏杉在他們面前經過的時候,大家不免多看幾眼。久而久之,只要看到一個美麗動人身姿和一縷淡淡的清香,大家就知道,他們的嫂子過來了。於是,那些調皮的年輕人給李杏杉起了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沙漠之花”。

大家都喜歡這枝有著一雙美麗大眼睛的“沙漠之花”。

1942年底,薩本道被航委會抽調,執行“特殊任務”,以重慶為基地,在中國——印度之間進進出出,在駝峰航線上來來往往,李杏杉又跟隨丈夫來到重慶。機組在“駝峰”上空失蹤後,薩本道留下的是一個女人和四個幼小的孩子。

四個孩子年齡相近,都在嗷嗷待哺之中,李杏杉整日以淚洗面。

郭永凡老人回憶,機組出事後,他一連走了這三個家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