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駝峰航線" 作者:美麗心點

任何標高,只能是靠目視看著前面飛,所經地區大部分是人跡罕至,談不上什麼地面指揮。

飛哪算哪!

國內段計劃是從重慶——昆明,然後飛至緬甸臘戊。

重慶珊瑚壩機場。清晨,天空中剛剛放出一點光亮,地勤人員就開始圍著一架DC…3忙碌,做起飛前的最後準備工作。一切幾乎都是按著事先擬訂好的程式進行,只是機組成員和隨行人員上有點變動——陳文寬和他的“海軍上將”有緊急飛行任務,沒能來。恰好夏普前一天從香港飛回,於是臨時把他調來。機長仍是吳士,報務員祖羅(Joe Loh)。本來原定是黃寶賢跟機,飛機都快起飛了,不知是什麼原因(後來得知是突然生病),黃寶賢沒能按時出現在現場,就在艙門關閉那一刻,邦德跳了上去,他成了這次沒有“飛行編號”的航班、重慶——昆明——臘戊航段中惟一一名“乘客”。

1941年11月20日下午,DC…3從巫家壩機場騰空而起,夏普、吳士、祖羅和“中航”副董事長威廉·蘭霍恩·邦德,隨同飛機一同駛入了茫茫雲海。在他們的前面,是一片佈滿陰霾的未知的天空!

懵懂的一次飛行DC…3離開地面後,與以往飛行完全不同,吳士沒有像往常那樣加入“既定航線”,其實也無“航線”可加。他和夏普大致推斷一下方位,然後把機頭對準緬甸臘戊方向。

邦德在飛機起飛最後一刻跳上來也有另外一個原因:在新航線計劃還在黃寶賢、邦德腦子裡轉悠、還在“中航”紙上探討時,邦德就曾親赴仰光和英國官員商談。要在未獨立的緬甸找到一個基地,修建一座機場,取得“主人”——英方的同意和支援是必不可少的。幾經商談和交涉,總算得到對方的許可,最後,邦德邀請英方待日後一同參與新航線試飛,英方同意了邦德的建議,並應承一旦“中航”飛機到了臘戊,他們將專程從仰光飛來。

邦德一行到了臘戊,預計是在這裡和英國人會合。哪曾想足足等了一天多,才等到從印度加爾各答啟程並在仰光改乘一架輕型轟炸機而來的英國人。一向守時的大不列顛紳士遲到的原因也很簡單,從仰光飛赴臘戊時,一股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竟然把英國人所乘坐的轟炸機吹離既定航線一百多公里以外,以至於時間耽擱。

英國人一邊為由於沒有運輸機而不得不乘坐轟炸機解釋不停,一邊又為姍姍來遲而感到赧顏,邦德倒沒有把這等事情放在心上,真正讓他倒吸一口冷氣的是,一股很小的、並不是很強烈的暴風雨就可以把一架轟炸機吹離航線,且偏航如此之大,那麼可以斷定,新航線開闢後,今後也許不用雨季,可能一陣小小的陣風,就能把“中航”

所有飛機吹得無影無蹤。

剛剛出徵即當頭捱了一棒!

倒是三位機組成員覺得副董事長有些小題大做了,在對流層中飛行,哪有沒氣流的時候,看來風是大些,可再大,也比在空中遇上日本人的飛機好!

吳士感觸頗多,也最有發言權。

還來不及多探討“風”的事情,DC…3再次踏上征程。

從臘戊起飛後,機艙中由原來只有邦德一位乘客變成了十五人,他們是兩名印度英政府官員、五名新加坡人和緬甸的航空專業人員、英國駐華使館武官和 “中航”公司董事、財務顧問兼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亞瑟·H·揚也在臘戊上了飛機。

黃寶賢沒能來,交通部派一位公路專家趕到臘戊,搭上DC…3,他此次主要目的是“順道”從空中觀察地形,為日後修築公路做準備。

第五章 抗戰中的國民政府(6)

交通部的想法其實很明確,開闢新航線主要是為了應個急、倒個短啥的,大批次運輸,還得從陸上走,日後肯定還得開闢地面通道。

不僅是交通部這麼計劃,幾乎DC…3上面的人,都是這種心態。

天氣不壞。

冉冉升空的DC…3不久就來到了南坎,隨後又在雷允上空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轉向八莫,在八莫上空,找到伊洛瓦底江後再逆水而上,前面,就是緬甸北部重鎮——密之那。

飛機改平後,邦德鑽進了駕駛艙,站到了機長吳士身後。每每“棘手”之時,邦德都能露一手,現在,他又不知在哪裡找到一張老式地圖,參考地標後,他要在地圖上建立幾個檢查點,為日後的飛行找到一個參考依據。副駕駛夏普也沒閒著,忙著計算經過地區所有海拔山脈大致標高,然後報給報務員祖羅,以便回去後畫出航圖。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完全是靠螺旋槳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