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時代,飛機是穿行在風霜雨雪的對流層中,氣流、溫度、山脈即使是和風細雨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麻煩,目前所經歷的一切,很可能對日後的飛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往北飛行的緯度越高,地面就越顯得荒涼。同樣越往北飛,山脈的高度越高,載有十五個乘客的DC…3發動機吼叫的聲音明顯低沉下來,它吃力地一點點爬高。
密之那是緬北重鎮,和弱不禁風的莊稼漢子與強大對手迎面相遇本能護住頭的心態相同,由於懼怕印度人洪水般闖入,緬甸通往北部的公路、鐵路到此一律是盡頭,也就是說道路修到此處就是終點,再往前,無路可走。惟一一條路是在空中——該地有一處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小機場。
密之那機場就在“腳下”,但這並不是DC…3此次航程終點,飛機油量還夠,冥冥中有一種預感,邦德總覺得這裡將會是“中航”未來的一個基地。他只是要求吳士降低高度,多次盤旋細心觀察地形,而不要在此降落,然後繼續北上。
一直飛下去,飛到DC…3再也無法飛越的地方。
從舷窗放眼望去,初始的大地的鬱鬱蔥蔥不知不覺地漸變為白褐色,那是地表上錯落有致、連綿起伏的山系。沒有人煙,到處充滿荒涼,猶如寂靜無聲、死氣沉沉的月球。
DC…3高度已經達到了8000英尺,駕駛艙中的三個人發現,正前方十二點q鍾方向的山脈更高,肯定超過12000英尺。
DC…3的發動機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咆哮著。
隨著北飛地勢的漸漸增高,DC…3飛行高度已到14800英尺,接近DC…3高度極限,隨之而來的是:艙內空氣壓力降低,氧氣也越來越稀薄,溫度急速下降,從臘戊起飛時大家還是單衣,此時此處,已是嚴冬。臨行前只帶了四個氧氣瓶,機組已經用了三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