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2 / 4)

仍不算最冒尖。如郭得勝的新 鴻基地產,1974年純利就高達8026萬港元,1975年降為7004萬港元,1976 年急竄到9000萬港元。如論資產,鄭裕彤的新世界幾乎是長實的1倍——10 億港元。 那麼,李嘉誠在香港地產界是如何脫穎而出,威水香港的? 智克置地

… 頁面 202…

置地公司在前一章曾詳及。1972年,置地吞併牛奶,不動分文,堪稱 香港收購史上經典之作。香港早就有“撼山易,撼置地難”之說。英資和 記、會德豐曾與置地發生過地盤之爭,皆非對手。現在置地攫取牛奶的大 批地盤物業,如虎添翼,其勢難擋。 怡和與置地大班均是亨利·凱瑟克。 1975年,37歲的亨利辭去大班職務回英。不久,英國多家大報稱“英 國財團王子”亨利·凱瑟克收購政治週刊《旁觀者》,有意從政。 同年,董事會推舉紐壁堅為怡和 (香港)公司主席。紐壁堅1934年生 於天津,父親是怡和洋行天津分行的職員。紐壁堅在英國接受教育,並服 過兵役,爾後來香港怡和公司服務。紐壁堅能講比較流利的國語,對粵語 會聽不會講。1966年,32歲的紐壁堅升為公司董事,任公司大班時才41歲。 他無任何背景,全憑實幹得以擺升。凱瑟克家族的人,都不願長期呆在香 港,故大班常年為家族外人士擔任。 紐壁堅同時又兼置地主席,置地在怡和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1977年1月14日,政府辦的香港地鐵公司,宣佈公開接收遮打站上蓋物 業興建權投標。置地先聲奪人,宣佈參加競投,而中區的地產大王非置地 莫屬。置地在中區擁有一片大廈森林,幢幢都可做其招牌,紐壁堅的口氣, 似乎唯有置地才能在中區建一流物業。 其他的地產商豈又是等閒之輩?一時間,香港、英國、日本等地的地 產建築公司紛紛參加競投,多至30多家!不少是國際著名的地產建築公司。 它們或在香港、或在海外,均有引以自豪的業績! 若論天時地利,大概置地要獨佔鰲頭。故置地奪標呼聲最高。 李嘉誠自然不肯輕易放過這壯大發展的機遇。他把置地作為競爭的主 要對手。他明白,置地的標書,地鐵公司將會重點考慮。如能勝置地一籌, 那麼中標的可能性就有80%。 長實要與置地較量,簡直不成對手。長實只是一間中型地產公司,資 產值才5億多;而置地是世界最大的地產公司,在港的固定資產高達80億港 元,在海外還擁有大批物業。長實迄今還沒一座可稱得上招牌的摩天大廈, 置地的招牌大廈,在中區仰頭皆是。長實鬥置地,好比是小矮人戰巨人。 李嘉誠數天都陷於沉思中,尋找力克置地的突破口。據部下蒐集的信 息,香港地鐵公司與政府達成協議,地鐵公司必須耗資6億港元購地鐵站的 地皮。李嘉誠苦苦思索著,渾沌的腦海驟亮:地鐵急需的是透過招標興建 上蓋物業,使資金儘快回籠。這樣,長實、置地等眾多地產公司,對樓宇 只租不售的方式顯然不能應地鐵之急。很可能,置地仍持這種方式! 這麼重大的決定,須交董事局研究透過。在會上,李嘉誠提出自己的 方案:一、將兩個地盤設計成一流的商業中心與寫字樓組合的綜合商業大 廈,建成後分層分單位出售;二、為滿足地鐵公司急需現金的要求,長實 主動提供現金做建築費用;三、商業大廈售後盈利分成,打破過去對開的 常規,地鐵公司佔51%,長實只佔49%。李嘉誠指出,長實雖無招牌大廈, 但信譽一直是良好的。 投標書密封遞交上去。公開招標與公開拍賣不同處在於,中標並不是 以價高為唯一標準,須權衡競投者的實力、信譽以及標書內容是否最佳。 各競投者,都對標書內容秘而不宣,只是虛張聲勢,以期能影響地鐵首腦 抉擇,至3月底,置地呼聲高到頂點,似乎工程已成置地的囊中之物。

… 頁面 203…

4月5日,地鐵董事局主席唐信公佈結果:長江實業一舉中標! 長實擊敗置地,一鳴驚人,一飛沖天。這兩座地鐵車站上蓋物業,就 是今日翹立於中區的環球大廈、海富中心。 氣吞和黃 和記黃埔與怡和、太古、會德豐並稱為香港的四大洋行。和黃在四大 洋行中排名第二位。 和黃的歷史可追溯到1843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