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二回 劉表身死失荊州 曹劉孫南戰赤壁(4)
劉表眾將聞聽有人支援劉琦繼位皆是大驚,眾人以目視之,出言之人乃是幕僚李珪。
蔡瑁聞言大怒道:“你一小官也敢亂言違逆主公遺命,還不退下!”
李珪大罵道:“你與蔡氏同謀假造遺命,騙得了何人?如今廢長立幼,荊襄九郡送於蔡氏之手。主公在天有靈,你等不得好死!”
蔡瑁聽李珪直言自己的齷齪之事更是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斬首,李珪至死大罵不絕。蔡瑁殺了李珪,見無人再敢反對,遂立劉琮為主。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衛荊州以防劉琦、劉備,竟不將劉表死訊告知二人。
荊州眾人治喪已畢,便聚在一處商議如何應對曹兵。劉琮年幼,萬事全由蔡夫人與蔡瑁做主。關鍵是這二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讓他們搶班奪權還行,出戰曹操就不靈了,只能集思廣益。
東曹掾傅巽進言道:“如今堪憂者除曹操之外,還有江夏的大公子,新野的劉玄德,若此二人興兵問罪,不等曹操兵到,荊襄危矣。我有一計可使荊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
蔡瑁喜道:“不知何計?”
傅巽道:“不如將荊襄九郡獻與曹操,曹操必厚待主公。”
劉琮雖說年幼,卻也聰明懂事,否則不會得劉表喜歡。他聽傅巽說完不由插話道:“這算何計?我才承父親基業,尚未坐穩,你便要獻與他人是何道理?”
年幼的劉琮當然不知道傅巽打算,可是蔡瑁、蒯越等人卻明白傅巽的心思。便是劉表在世與劉備合力也不一定能擋得住曹操大軍,如今劉琮繼位,劉備、劉琦虎視眈眈,就更沒希望勝過曹操。既然明知必敗,還不如早降,曹操是否善待劉琮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肯定會善待他們這些提議投降的將官。
蒯越出言道:“傅公悌之言是也!有道是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曹操以朝廷為名揮兵南下,主公拒之便是抗拒朝廷,其名不順。且主公新立,外患內憂,曹操勢大,安能取勝?獻城而降總好過兵敗被俘。”
劉琮一個孩子,就算再聰明也辯不過蒯越,只能猶豫道:“諸公所言甚善!只是將父親基業讓與他人,豈不貽笑天下?”
話音剛落,只見一個小將挺身而出道:“我有一計可擋曹兵!”
眾人聞言看來,只見這個小將生的唇紅齒白,眉清目秀,雖為男子俊美卻不輸女子。蔡瑁知此人乃是新投劉表麾下的小將陸遜,字伯言。其祖父是廬江太守陸康,因廬江被孫策攻陷而死。陸康死後陸家便離了廬江隱居,直到去年陸遜學有所成才出仕劉表,就是因為劉表與孫權有仇。劉表見陸遜相貌俊朗才華過人甚是喜愛,便留在麾下為將。
蔡瑁聽陸遜有計破曹,便問道:“你有何計?”
陸遜道:“先主與江東孫氏有仇,卻與交州光華國師交好。如今曹操揮兵南下,何不求助於國師?若國師出兵相助,曹操何足懼哉?”
眾人聞言皆是一愣,他們光想著眼前的敵人是曹操、劉備、劉琦,卻忘了自己還有外援,此時聽陸遜一提紛紛議論起來,覺得此計確有可行之處。
傅巽是提議降曹的,此時聽陸遜與自己意見相左自然不悅,便道:“國師或可抵擋曹操,但國師一向不喜與人爭鋒,豈會為荊州出兵抗曹?”
陸遜聞言笑道:“傅公此言差矣!誰說國師不喜與人爭鋒?若國師不喜征戰,張角、董卓、李傕、袁紹等人又是何人所平?國師又因何被封為大將軍?只是國師仁義,從不興無義之師罷了。”
傅巽抓住陸遜話中漏洞道:“曹操奉朝廷旨意南征,名正而言順。國師又與曹操交厚,便是出兵也只會助曹操,豈會助我等?”
陸遜從容道:“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天子曾以衣帶血詔討之,豈是義師?國師曾救曹操之父,曹操卻殺國師岳丈馬騰將軍,如此恩將仇報又何談交厚?若主公答應,我願為使者,憑三寸不爛之舌請國師出兵抗曹。”說罷看向劉琮。
劉琮心理上是支援陸遜提議的,可是他卻不敢自作主張,而是看向旁邊的母親蔡夫人。蔡夫人則是看向了蔡瑁。蔡瑁想了想,覺得陸遜既年輕又無名望,恐怕很難請動南燁。於是搖頭道:“此事關係荊州百姓存亡,豈可放在你一小輩身上?國師不來,荊州豈不危矣?我看不如降曹穩妥。”
陸遜見蔡瑁輕視自己,當時高聲道:“左右要降,還不如降了國師。若降國師,國師必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