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政全面訓練,這是黃埔軍校區別於一切舊軍事學校的顯著標志,也是黃埔軍校卓有成效的培養軍政人才的重要途徑。
黃埔軍校創校建軍,為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開了先河。黃埔軍校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建立革命軍隊為宗旨,在學制由原定3年縮短為6個月,在軍事教學任務重的情況下,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的教學方針,開設了內容豐富的政治課,對學生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的教育,一方面也灌輸馬克思、列寧的共產主義思想,逐漸形成了一套中國大革命時期軍隊政治工作方法,建立了嶄新的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體系。
第五章 軍事教育的特點
中國黃埔軍校1924年的廣東革命政府,受到四面敵人的包圍。盤踞在廣東境內的新軍閥,在北方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策動和在香港的英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援下,朝夕陰謀推翻廣東革命政府。這時,敵強我弱,軍情緊迫,政局很不穩定。由於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在這種險惡的形勢下,黃埔軍校的學生,不可能安靜地接受通常3年制的軍事訓練。軍校用人急切,為了快出人才,不得不打破常規,改變學制,將原定3年為1期的招生訓練計劃,縮短為半年1期。
根據這一短期訓練計劃的要求,黃埔軍校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政治課與政治任務和工農運動相結合,軍事課與野外演習和參加實踐相結合,從而鍛鍊了學生的革命意志,提高了學生的軍政素質,促進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黃埔軍校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儘量採用最新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進行講授和訓練,與所有舊式軍事學校相比,黃埔軍校有著自己的顯著特點和優點。探討黃埔軍校軍事教學之特點和軍事教育的經驗訣竅,有著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學科和術科急用先學(1)
黃埔軍校的教育,是以貫徹孫中山要求學生“要在政治上革命”,“能為三民主義奮鬥,能為三民主義犧牲”為宗旨,實行“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並重”的教育方針,以達到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用黃埔學生為骨幹創立革命軍,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之目的。黃埔軍校之所以威名遠揚,就在於軍事政治訓練有素。
根據學制為半年的計劃,軍校在軍事課程設定上,首先選定最為急需的基礎科目:學科和術科。學科方面,以步兵操典、射擊教範和野外勤務令等為基本軍事常識,繼則教授4大教程:戰術、兵器、交通、築城。相配套的教材,有講述軍事原理、原則等內容的《戰術學》、《兵器學》、《交通學》、《地形學》、《軍制學》、《築城學》等課本。同時還有教授如何制定戰略戰術、作戰計劃、動員計劃的課程。術科方面,有制式教練、實彈射擊、馬術、劈刺以及行軍、宿營、戰鬥聯絡等,尤以單人戰鬥教練為主,繼至班排連營教練。學科與術科均以講授實戰中的應用為主。除課堂講授外,還設有課外“軍事演講”制度,定期講授軍事形勢、戰役經過和先進軍事知識。除教官、顧問擔任演講外,還鼓勵學生自薦演講,以求教學相長,推動軍事學術的研究。
教官在上軍事課
為了保證學科與術科兩大基礎學科結合訓練的完成,軍校大膽革新教學方法,尤為重視啟發式、形象化和示範教學。
黃埔軍校的軍事教官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是絕大部分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這個比例甚至佔整個教官隊伍的80%以上,就連校長蔣介石也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二是許多教官來自粵軍。
訓練部主任兼學生總隊長鄧演達、教官兼學生副總隊長嚴重等,軍事素質堪稱眾軍事教官的典範。他們不用翻書就能指出步兵操典某頁某行的內容是什麼,講解生動風趣,寓意深刻,富於啟發式,示範動作準確明瞭,引人入勝。進行排連營教練時,課堂上使用掛圖與沙盤,野外演習時,紅藍軍交替演練。上單兵教練課時,教官以身示範,反覆親手指導糾正,不厭其煩,直到學生完全理解和動作正確為止。
為了加強體能訓練,多數情況下,大家在值星官的口令下是超負荷地奔跑。剛來軍校的學生,在開始時真有些吃不消。有的學生身矮腿短,高個子的同學跨兩步,他要跑三步才能跟得上;有的學生剛入校時,身體虛弱,還不適應軍校生活。因此這些學生每次早操雖然能頑強教育長鄧演達地跟上隊,但多是累得氣喘吁吁。有一天早晨,光影曚曨的佇列中,有一個穿著馬靴的長官,他就是軍校教育長鄧演達。他在跑了一段路後,回頭發現有不少學生跑在後面。他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