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2 / 4)

校獨樹一幟,並進而左右20世紀的中國政治軍事格局,關鍵是因為黃埔軍校有著一種別樣的團隊精神,這就是黃埔精神。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鬥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軍校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的鬥爭中,建立了鐵的紀律,形成了愛國革命、親愛精誠、團結合作、奮鬥犧牲等一系列優良作風和精神。軍校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眾說“黃埔精神”

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黃埔軍校建立時,中國共產黨派出了許多優秀幹部、優秀青年到軍校中工作學習。因而使黃埔軍校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充滿著革命的精神。有了這種革命精神,使他們戰勝了建校初期所面臨的險惡局勢。

軍校開學時,不但缺乏教育器材和武器彈藥,而且師生一日三餐的伙食,還是有了早上不知道晚上,有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學生服裝只是一套灰布衣服,赤足穿草鞋。住的房子很簡陋。軍校所面臨的政局更令人擔心,正如張治中在回憶這段歷史時所說,那時“除了黃埔小島是我們的勢力範圍之外,其餘四面都是敵人,沒有哪一個軍隊,哪一個軍閥不是處心積慮來消滅我們黃埔的”。然而,黃埔師生並沒有被這種艱苦的生活、險惡的環境所嚇倒。校總理孫中山和軍校其他領導人的講話精神使他們振奮,內容豐富多彩的政治課,以及琳琅滿目的革命標語使他們耳目一新,黃埔的革命精神給了他們無窮的力量。

黃埔六期學生劉放吾在抗戰中獲得的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每一位黃埔軍人都是在他的人生黃金年代走進黃埔軍校,當兵接受軍事訓練。他們在軍校的集體生活中受軍事約束,訓練養成集體生活的規矩。練得能把一種必需的枯燥反覆做千萬遍,練得從入校時的頑皮少年到成長為學會自約、自制、自律的男子漢,練得知行又知止、知苦又知樂、知難又知為。他們猶如一棵棵小樹苗,栽培進黃埔軍校這片大森林中比著長,絕大多數都能長得高,長得直。他們在軍校中流血流汗的巨大付出,也換取了一生的精神所有,這也就是黃埔精神在個人身上的發軔。如今的黃埔老人,雖然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是走路挺胸,坐姿端正。而這一切,都是在黃埔軍校的艱苦訓練過程中培養成的。

透過軍校教育,黃埔生知生死,懂血汗,明國事,識安危,懂得了自己所擔負的重大使命。同時,深知“為救國救民而奮鬥,任務是很艱鉅的”,但又“是很有意義的,是光榮的”。因而,他們能“以校為家”,同心協力,共同建設軍校。當蘇聯從海上運來了一批槍支彈藥時,黃埔學生及官長,一起動手搬運。他們都顧不上吃飯,有的衣服磨破了,有的肩頭皮壓爛了,不僅沒有一個人叫苦,而且“個個笑臉不收”。他們有著革命的精神,手中又有武器,因此,勇氣倍增。他們白天讀書、訓練,晚上放哨保衛黃埔島。廣州商團事件發生後,黃埔島的形勢更加緊張,黃埔學生學習、訓練、放哨的任務也更重。儘管這樣,但“沒有人有怨言,更沒有人有畏縮情緒”,反而“革命積極性更高,鬥志旺盛”。並在參加平定廣州商團聯軍的戰鬥中,取得了輝煌戰果,為軍校首樹聲威,立下了汗馬功勞。

黃埔軍校新型的軍事政治並重教育,既培養了黃埔生的革命精神,同時又有力地推動了軍校的軍事訓練。由於軍事本領過硬,因而使得黃埔生特別能戰鬥。正如當年的黃埔一期生鄭洞國回憶說:“當時黃埔的學生,果真成了革命的骨幹,真正做到政治教官安體誠了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臥薪嚐膽,血灑中華。他們在作戰中的表現,正是黃埔精神的充分體現。”在此後一次次的中華民族危亡時刻,一批批黃埔將士肩負起解放中華民族、統一祖國的歷史使命,為捍衛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統一,血灑疆場,彪炳史冊。古北口戰役、平型關戰役、淞滬保衛戰、臺兒莊大戰、崑崙關爭奪戰,以及在印緬戰場上的中國遠征軍,黃埔同學與其他愛國將士打出了國威,也打出了校威。

第十三章 解析黃埔精神(2)

黃埔軍校在短短的幾年裡,不僅培養了大批具有政治覺悟的軍政人才,而且形成了其獨特的革命精神——黃埔精神,在中國現代歷史上產生了振聾發聵的深刻影響。

較早見於書面系統闡述黃埔精神的文章,是在軍校建立僅兩年之後的1926年秋,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安體誠特別撰寫了《什麼是黃埔精神》一文,這至少說明,在此時,“黃埔精神”作為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