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1 / 4)

熊銳廣東人。1919年前後曾留學日本、法國、德國,並獲德國博士學位,是中共旅德小組成員。1925年任黃埔軍校教官。1927年4月在廣州就義。

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的堂堂陣容(8)

熊雄1892年生,江西宜豐人。1922年入黨,1925年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政治部主任、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秘書。1927年5月在廣州就義。

譚希林1908年生,湖南長沙人。1926年入黨,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70年2月在北京逝世。

由於國共兩黨分裂後,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一黨獨辦的軍校,絕大多數黃埔出身的共產黨將領畢業於前5期。將帥如此密集程度,在世界軍事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由以上所舉即可見,在歷數國民黨軍中“黃埔系”時,黃埔軍校中還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堂堂陣容。正是他們,用身體力行的革命鬥志,在早年為奠基軍校注入了永不衰竭的革命、奮鬥、犧牲、愛國精神。黃埔軍校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堂堂陣容,成為“黃埔”顯世流芳的靈魂所在。

中國黃埔軍校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政治教育開先河

中國黃埔軍校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年代,國共兩黨革命先輩們在黃埔軍校同窗共硯,談兵習武。在戰場上生死同赴、浴血奮戰,為軍校,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黃埔軍校從1924年國共合作建校,到1927年國共分道揚鑣,凡是在這短短3年時間內由此校門進出過的教職員生,轉眼間大部分都成了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黃埔生一度聞名天下。

黃埔軍校成功的奧秘何在呢?追本溯源,不難發現,黃埔軍校在辦學方針上與以往舊軍閥辦校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軍事與政治並重”,獨具特色的黃埔軍校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槍口為什麼對準誰,為誰而扛槍打仗。由此,黃埔生在東征、北伐等戰火中所向披靡,顯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他們以嶄新的軍人風姿,昭示著黃埔精神,一顆顆將星從這方教壇上冉冉升起。

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峰巔上(1)

黃埔軍校學習蘇聯紅軍學校的教育經驗,重視政治教育,其教育的內容充滿著時代的濃厚革命氣息,與世界潮流的脈搏諧動,代表著時代的先進文化,代表著時代的先進方向。這是黃埔軍校政治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孫中山在開學典禮的演說中指出:“軍隊之能不能夠革命,是在乎各位將士之有沒有革命志氣,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沒有革命志氣,不研究革命道理總不能發揚革命事業。”因此,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一反過去中外舊式軍官學校的弊端,不以純軍事技術訓練為主,而採取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並重,而且不但是並重,政治教育更有超過於軍事教育之特點。

在舊中國的軍閥軍隊中,是無所謂政治工作可言的,中國的軍隊政治教育制度和政治工作,即從黃埔軍校開始創立。中國共產黨人參加了黃埔軍校的領導工作,一大批優秀的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是軍校的骨幹力量。大批矢志革命、不怕犧牲的熱血青年投奔黃埔,後來發展成為兩個不同陣營軍隊裡的高階將領,他們這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軍事生涯,其起點就在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裡,他們所學的典、範、令是一致的,但決定他們未來的是在軍校接受政治教育的不同性質及層次,是接受了共產黨的教育,或是接受了國民黨右派的教育,兩黨的政治工作感染教育在學生身上又各佔有多大的比重。兩種政治教育,同在軍校爭奪未來一代的新型軍官,爭奪未來的軍隊,突出地表現在軍校政治工作上,這是軍校初期政治工作的一條主線。相對來講,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軍校中的政治工作開展得尤為出色,中共黨員是軍校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和主力軍。黃埔軍校以這批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在國民革命軍中建立了嶄新的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體系,初步奠定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政治工作基礎。

學生在上政治課

建立中國革命軍隊的正規學校,是國共兩黨的初衷,它的革命性就在於這所學校有著政治教育一環,使官兵懂得槍口應該對向誰。孫中山先生在開學講演中明確地指出:“我們今天要開這個學校就是要從惲代英編寫的講義《政治學概論》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黃埔軍校自建立後,便實施了全面的政治教育,其政治教育實施方案不斷完善,這主要表現在軍校的政治教育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