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1 / 4)

小說:帝國的榮耀 作者:指環王

朱亮祖,朱亮祖連夜赴詔,在會場上的一番表現,說明皇帝陛下與朱亮祖這位誰西系的名將之間的信任還是牢不可破的。

看到劉承志和李道君臉上都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色。李善長和馮國用笑著道:“傳義,之明。你們不用想得那麼複雜。”

聽了這話,劉承志覺的更加糊塗了,他低頭想了一會還是沒有什麼頭緒。不由往後一靠洲小身午靠在了椅背衛,他睜開眼睛,凡經仰著的目米突燃用洲了頭上的大帆,正在海風的吹動下鼓得滿滿的,推動著戰艦迅速向前行。

劉承志腦海裡不由閃過一道靈光,順勢而為!

皇帝陛下早就洞悉了這件事的後果和幕後黑手的真正目的,甚至可以事前就知道了兵亂的蛛絲馬跡,但是他沒有阻止。甚至可能還在暗中推波助瀾,讓事情鬧到一定程度。於是皇帝陛下很生氣地離開廣州,來到香江,表達了對這件事的憤怒,同時也為這件事定了性,以後不管怎麼整軍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接著,劉浩然又急招朱亮祖,透過會場上的一番表現向眾人表示,我是對大明軍隊有了成見,只不過是對大明軍中的弊端有了成見,對淮西系武將我還是非常信任。於是皇帝陛下既擊破了幕後黑手的陰謀,又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有了整軍的藉口。

想到這裡,劉承志覺得大部分疑惑都想明白了,於是便開口道:“原來兩位大人早就想明白了。”

“此前我們也只是一種猜測,今日聽了陛下的一句話,我等心中便有數了。”

到承志網準備說話,旁邊一直在沉思的李道君猛地一拍大腿道:

“我明白了。”

聽到這裡。李善長、馮國用不由大笑起來,李道君在笑聲中向兩位拱了拱手,然後端坐在那裡不動聲色。

劉承志看了一眼李道君,轉向李善長兩人道:“兩位大人,屬下還有一事不明,為何陛下對開濟讚許有加?”

“傳義想必是厭惡開大人當夜說了朱將軍一些不是,後來又為朱將軍保言,覺得他是陰持兩端的卜人?”馮國用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劉承志毫不遲疑地答道。

“開濟博學才敏。而且還很懂得做官。”李善長卻在一旁讚歎道。

“李大人。這是何故?”

“傳義,在當夜那種情況,你敢為朱將軍保言求情嗎?”

劉承志斟酌了一下,覺得自己不能,當時刺客、南城只變一股腦全湧出來,而且矛頭直指朱亮祖這個嶺南地區軍事最高長官,因為他的嫌疑最大。在那種情況下,劉承志不明就裡,更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思,貿然為朱亮祖求情,豈不是自尋死路?可是開濟當時的話是在為朱亮祖求情嗎?

“傳義,開大人的話雖然句句指向朱亮祖,但是你反過想。這些話透出兩個意思?”

“敢問李大人。是哪兩個意思?”權結營之嫌;二。朱將軍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

劉承志覺得自己的腦海裡閃過一道白光,很多問題都想明白了。開濟的話裡說朱將軍只是貪利不法,而且他位高權重,幾乎達到了武將的頂峰,怎麼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貪利不法捨得去犯謀逆大罪;再說了,開濟已經言明,朱亮祖到了廣州,由於貪利不法,幾乎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如果朱亮祖真的有了謀逆之心,怎麼會傻到去這麼幹?至少他要收買拉攏文官,以為羽翼。因為大明文武各成一系,武將掌握著軍權,文官卻掌握著財賦和地方資源,朱亮祖得罪了文官,不僅得不到地方臂助,還有可能時時受到地方的牽制和監視,這不是一個真有謀逆之心的人乾的事。而且朱亮祖又不是那種有勇無謀之人,要不然也不會身居高位,他真要是有謀逆之心,自然會好好策刮。不會如此得罪文官。因此,朱亮祖只是自持有功,不把廣東文官放在眼裡而已。並無什麼謀逆之心。

而開濟明白這一切,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又不敢直言,於是只好把話反著說,他知道皇帝陛下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把這話仔細一琢磨,便會明白過來了。

“傳義,如果開大人真的想致朱將軍於死地,就應該在亂兵趨大都督府時再加幾句,真是那樣,朱將軍就算沒有謀逆之心,也要難逃干係。”馮國用補充了一句道。

劉承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的確,開濟的話是在兵亂之初說的,當時情況不明,可以視作一種推測和提醒。當耿敬之稟報亂兵湧向大都督府時,事態嚴重。所有矛頭都指向朱亮祖時,開濟卻一言不發了。難怪啊!

“傳義,之明,陛下對你們期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