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你們要遇事多琢磨一二。”李善長在一旁提醒道。
“屬下明白了。多謝兩位大人的指點。”劉承志和李道君正色拱手道。
艦隊很快到了泉州,這座前宋和前元最大的海港已經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北有上海,南有廣州,泉州港已經淪落為一座中轉和普通港口,許多大海商紛紛遷居到了上海等地,只留下一個萬船齊聚,眾國紛至的回憶。不過隨著大明對臺灣的大力開發,泉州又煥發了生機,它成了大陸和臺灣最重要的連線港口,大批的福建等地的物資從這裡被運往臺灣,再從那裡運回臺灣產的白糖、水稻等物品。
在泉州停留了兩日,劉浩然一行特意去了一趟臺灣島。臺灣島經過十幾年開發,現在已經有居民八十萬,其中包括二十餘萬土著居民,四十萬福建、廣東移民,十餘萬九州移民。其原本有土著居民近五十萬,大明官府為了控制整個臺灣島,改變人口結構,將其中的三十萬土著居民回遷到福建、江西兩省。
臺灣島被一分為二,北部地區為臺灣府,南部地區為鳳山府,它們將與琉球、九州一起被利為東寧省,不過現在臺灣島暫由福建省代管,而九州和琉球分別由山東和琉球兩省代管。
臺灣島現在開發修建了五個重要港口和三個中心城鎮,分別是臺灣府的淡水港(今基隆),花蓮港,鳳山府的鳳山港(今高雄)、安平港(今臺南)和臺東港;臺灣城、鳳山城和中部的彰化城。其中淡水港、鳳山港和安平港是臺灣連線福建、琉球和昌宋的重要港口,而花蓮和臺東則是海軍第三艦認為了控制檯灣以東海面特意修建的海軍專用港。
劉浩然一行先到安平港,再至鳳山港,在兩地巡視了一番當地的農業和百姓民居。現在臺灣島以產稻米和蔗糖為主。稻米有效地補充了福建、淅江和江蘇等地,而蔗糖則遠銷日本、朝鮮和南海地區,牟取了不少利潤。按照大明例制,臺灣島屬於邊疆地區,需要執行嚴格的保甲制度,晚上還會有宵禁。這裡駐紮著口二海軍陸戰師和歸福建都督府所轄的六個守備步兵團以及復一肌隊的第三支艦隊,軍職人員總數幾乎達到了近五萬人。
不過這些都沒有影響到臺灣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產出稻穀和甘蔗,再賣給當地的米廠和製糖廠。本來大明內閣對於農產品有著一套如最低收購價等保護措施,而且這裡又是邊疆地區,為了讓邊疆地區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進而鞏固這裡的局勢,大明內閣對邊疆地區還有一套優惠政策,如補貼和退稅等。所以臺灣島的百姓只要舍愕力氣,日子過的不比大陸沿海地區的差,甚至還要好於中西部貧癮的山區百姓。
劉浩然讓薛如雲、秦羅等人留在鳳山港,自己與馮國用、劉承志等人乘船去了一趟花蓮和臺東港,讓駐守在那裡的海軍官兵欣喜萬分。這兩個地區非常偏僻,連臺灣土著人都沒有幾介”駐紮在這裡的海軍官兵日子過得十分單調苦悶。劉浩然的巡視,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無論在天涯海角,聯和大明都記得那些為大明安寧,百姓安居默默奉獻的勇士們!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實現著自己的諾言,要為這個偉大的國家保衛每一寸土的和海疆,真是這些人不為人知的奉獻,大明才有今天的安寧和富足,所以,你們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才是最值得敬重的人!”說完,劉浩然向在場的海軍官兵深鞠一躬。
到浩然的言行,讓這些以為自己被遺忘的將士們熱淚盈眶。他們拼命地鼓掌,拼命地向自己的皇帝陛下歡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傾瀉自己的情感。
坐在回鳳山的船上,劉浩然與馮國用、劉承志看著海圖開始策戈;大明海軍新的戰略部署。經過近十天的巡視,劉浩然已經明白,大明海軍的未來的目光將是浩瀚無比的太平洋。
經過大明海軍近二十年的攻略和戰略部署,黃海、東海、南海已經成為大明的內海,隨著島鏈防禦體系構建完成,大明海軍的重心將會轉移。按照劉浩然和樞密院的規劃,駐舟山昌國的第一艦隊將會移駐九州的鹿兒島港,負責北至北冰洋,南至臺灣島,東括鯨魚島(北海道)直至北美大陸這廣袤的海域,順帶著負責朝鮮、日本兩國的海防安全;而朝鮮、九州集、琉球島以西的黃海、東海將交給駐威海的第一海防艦隊和駐昌國的第二海防艦隊負責。
駐威海的第二艦隊將南下。移駐臺灣島的鳳山港,負責臺灣以南直到小呂宋島(棉蘭老島)的廣大海域,而臺灣海峽和南海地區將交給駐廈門島的第三海防艦隊、駐香江的第四海防艦隊和駐海門(今越南海防)的第五海防艦隊負責。此外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