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3 / 4)

小說:帝國的榮耀 作者:指環王

站立如松。農忙時節也下地耕種,與一般農夫無異。版閱讀!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巡之論治

花了近一個小時。劉浩然這才將整篇報告全部看完。待撫叭報告,發現眾人已經陸續看完了。劉浩然頓了一會便開口道:“怎麼樣,大家看了後有什麼想法,都說說。”

眾人互視一眼,都沒有說話。這裡面牽涉到新政問題,而新政是劉浩然一手製定出來的。他們還需要將自己的意見醞釀成合適的字詞。

看到大家都默不作聲,劉浩然笑了笑開口道:“那我先來說幾句,首先這篇報告寫的非常好,除了詳盡、分析有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公正。無論壞或好,只要發現了問題都列出來了。我以前就說過,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例如這份報告中的烏莊。經濟發展了。百姓們生活提高了,但是社會風俗卻低劣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說到這裡,劉浩然看了一眼眾人繼續道:“大家應該都知道風俗的重要性。大明法律雖然繁多,但是不可能時時玄刻處處管著每一個百姓的一舉一動。這個時候社會道德就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社會道德是什麼?就是風俗!”

“風俗,人心之所向,人心一趨,便成了風俗。孟聖曾言,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而今我大行新政,讀書人秉承的學術為之一變。而學術變了則心術隨變,當人們的心術為之一變時,世道風俗也隨之而變

“新政行之有十數年。已見大效,但是也露其弊端,可見其說還不圓滿,大家說說各自的想法,也好為之完善。”

聽到劉浩然將調子安下來了,大家便開始發言了。

“陛下,風俗為禮制之表體,而禮制乃道之器。然大明風俗秉承前宋之習,已經盡數俗化。如冠禮,而今民間,早已少行此禮;如嫁娶。民間以論財為重,此為夷蠻之道,然後百姓樂津於此,賢者也不能倖免,故而只能曰之“故俗而已”;如葬禮,按古禮當不應佛事,不設樂部,而今就是讀書之家,也不能免幸,曰之,吾未能違俗而”;以祭禮,理應支子不祭,祭則從宗子。陛下下詔大行冠禮,當是復興古禮,以正禮制。善大焉。故臣認為,官府當以重行禮制,以約風

“不過禮制當循兩方面,第一禮制俗化,二是禮制簡化,繁不如簡之易境也,泛不如切之契要也,驟革不如相因之默喻也。陛下。再竊以為欲安天下,在息盜賊不法,欲盜之息,在保良善,而欲民之善,存明禮制。禮制明,則人之節儉,節儉利無求,無求則廉恥立,而禮為之心生,奸盜為之原塞哉

安然還是儒家讀書人的思想,將明禮看做是解決問題的萬能之藥。

徐茂誠卻出言反駁了:“陛下,臣認為安大人前言謂之有禮,後言有失全善。臣曾在湖南衡陽府任職。曾遇到一件事。地方曾出現一不孝不悅之人,其鄉遵循鄉約,以行孝梯,出此事情,故而鄉老遵鄉約而行,不僅罪其子弟,還要歸罪其父兄有失教,故而父兄受牽連。此後,鄉間出逆子。父兄不敢相告於鄉間,唯恐逆子未懲而父先得罪,是謂講鄉約而不孝不梯之人益多。”

李道君在一旁接言道:“陛下,諸位大人,臣補充幾句。臣在蘇州烏莊調研時曾遇到一件事,時值蘇州大旱,地方減產,蘇州協贊會決議,禁止遊船、入酒樓等活動,以彰簡省。然富家人避入僧舍,以敬佛為由,治食而宴,反倒是遊船數百口人、酒樓上千口人為之失業,更顯困頓。”

聽到這裡。劉浩然也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像這種事情,大明治下還發生很多。不少官員還秉承舊的思維,認為其職在與教化百姓,引導向善,所以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採用行政手段進行大力干涉,其本意是好的,結果到後來卻恰得其反,還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葉宗茂默然一會接言道:“陛下,臣竊認為風俗能溺人,大抵之風俗能溺人。猶如醉者之酣於酒,睡者之酣於夢。君子當獨醒獨覺,而官府不僅要醒覺。還要醒人覺人。如民間奢侈漸行,有人獨行,仍持儉樸,則鄉民百姓可能會請讓輕鄙,而這時官府當彰其行,以易風移

這得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劉浩然點了點頭,然後轉向李道君道:“這篇報告是你做出來的,你有什麼想法?”

“回稟陛下。諸位大人。以臣之見,官府持守當在律法。故而官府當多倡法治,少涉民俗。換以其它手段加以引導。如地方災情,確當以節儉為重。然富家有錢奢華。可任由其奢華,許多小民還能靠此獲取衣食,維持生計。如那些富家吃得是海鮮野味,美酒佳餚,在某些人看來,這些東西換取的糧食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