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地一個考驗。
看到王侍堯過了一會還是沒有頭緒,劉浩然不由提醒了一句:“你加考的策論有提及。”
王侍恍然大悟,暗自罵自己一時緊張,連忙整理一下思路答道:“回正卿大人,學生總結了幾點。定《商法》,規範商戶來往地規矩,納稅的義務和責任。商人圖利,那麼律法對他們最好地懲戒就是罰沒錢財,讓他們覺得遵法有利可圖,違法則可能傾家蕩產。定《契約法》,商戶往來,均以契約為證,律法則要求商戶往來須以誠信、公平為己要定契約,無契約則視為走私,則關稅司可以契約為憑收關稅。另一方面,官府收了關稅,就有責任保證雙方履行契約責任,維護他們的權益。”
劉浩然點點頭,這才是目前能實行的正道,王侍堯借鑑了自己提出的義務、責任,也吸收了永嘉學派的一些思想。在前宋,沿海地區由於商貿往來非常達,早就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矩和辦法,只是前宋朝廷並沒有太多的重視,也沒有給予有效的指引和控制,到了元朝更是一塌糊塗。而王侍的辦法就是在沿海商戶自規矩的基礎加以法律化、正規化。
“過段時間,我會指派你和葉淙溫去平江、松江等地關稅司實習一二,你要用心看,用心想,回來後給些建議。”
“學生領命。”
“好了,不說那些事了。你對眼下的戰事有什麼看法。”劉浩然換了話題道。
“回正卿大人,學生對兵家之事不是很熟悉。”
“遙想漢唐盛世,名臣們無不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可惜現在,這些雄風不再了。”
聽到這話,王侍色微紅,連忙拱手道:“回正卿大人,學生少有獵涉兵書,而此戰關係甚大,學生不敢妄言。”
“你倒謹慎,那也算了。”劉浩然笑了笑,擺擺手道。
“學生斗膽問一句,樞密院同知國用先生,陸軍部尚書伯溫先生都是深知軍略之人,正卿大人為什麼不將他們帶在身邊,以備垂詢。”
“文人打仗,關鍵是制定戰略和管理軍隊。至於臨敵對戰,那是將領們的事情。
現在戰略已定,軍隊和糧草齊備,他們來不來也沒有太多的用處了。就是我,去前線頂多起個鼓舞士氣的作用,順便給陳友諒一個面子,好歹也是我親自打敗他的。”
聽到這裡,王侍堯也不由地笑了。
“承華,我帶你去前線,就是想讓你感受一下戰場的氣氛。文官身處廟堂之高,偏又喜歡自持才華蓋世,圖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之名,不是對前線將士橫加指責,就是喜歡指手畫腳,豈不知將在外君命都有所不受嗎?赫赫軍功,是前線將士們用鮮血和性命換來的。”
“學生受教了。”
“你到時多看多記,有空寫些筆記表在邸報上,讓那些文人名士們開開眼。”
聽到劉浩然的囑咐,王侍堯連忙應道,但是心裡卻一咯噔。讓自己一個狀元郎寫幾篇前線戰事的筆記,只要表,江南文人學子必定會聞名前去拜讀,這位丞相想向文人們傳遞一個什麼資訊。
劉浩然以軍興起家,軍隊自成一派,牢牢掌握在他的手心裡,難道他想向文人們炫耀定遠軍的軍勢和對他的忠誠,還是其它什麼?
王侍堯心裡在暗暗揣測著,他知道,劉浩然讓自己寫筆記表沒有那麼簡單,只是實在想不出到底有什麼用意。
而此時的劉浩然也不做聲,坐在那裡默默地不知在想些什麼,王侍也不敢開口打斷,就這樣坐著看著大船隨著龐大的船隊如飛地向西而去。
到下午時分,一聲炮響驚醒了沉坐的劉浩然和王侍堯,劉存義跑了上來說道:“相父,到當塗江面了。”
劉浩然施然站立起來,肅穆地整理衣飾,然後一臉莊重地站在船邊,面對南岸。王侍也慌忙起身,站在他的旁邊。
船隊一下子停了下來,旌旗半卷,紅纓去除,所有的人都站立在船邊,面向南邊。在隆隆的炮聲中,在連綿不絕的槍聲中,王侍堯不由看了一眼劉浩然,只見桔紅色的夕陽投射在他的臉上,一種說不出的凝重和神聖盪漾在他的頭上,有意無意中成了船隊數萬站立不動人群的標杆。
看到這裡,王侍堯不由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第九十三章 張定邊(一)
到劉浩然即將到達江州的訊息,馮國勝的心裡有點忐
張定邊在被擊傷之後,回到武昌大營居然咬牙忍痛自己用短刀從肉裡把鉛彈剔了出來,其勇頗有當年關公刮骨療傷之風。沒等傷勢全好,張定邊便開始整頓各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