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4 / 4)

小說:帝國的覺醒 作者:冷如冰

產量的下降必然引發糧食價格的波動,以受影響最大的蘇松嘉湖地區為例,秋收季節的稻米平均市價為每石584文,大約比萬曆十年同期高出了六成左右。事實上,能夠將漲幅控制在如此範圍內,內閣付出的巨大努力功不可沒。來自南大明海和小西洋的億萬石穀物有效地部分抵消了自然災害、非農業人口激增、工坊佔地、棉爭糧田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將物價限制到了一個可被接受的水平——相對於全國大多數地區而言,如此糧價仍然是低到難以想象的。

值得慶幸的是,和五年前的低物價相比,江南百姓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有了明顯的增長。透過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如果說和過去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更加合法、更加安全和更加暢通。每年有接近一億枚帝國銀通寶在阿茲特克、印加和日本的鑄幣廠中被鑄造成型,再成箱成箱運到港口搬上商船,最終全都嘩啦啦流進帝國的海關大門。

在江南的紡織“辛迪加”中,上百萬僱工(其中部分是未成年的孩童)雙手一刻不停。他們每天五六個時辰的工作就是把堆積如山的生絲和棉花變成一卷卷精美絕倫的絲棉織物。至於老人和婦女則有別的事——養蠶抽絲和種植棉花都需要大量的低強度勞動力。同樣的場景在陶瓷作坊和礦山中也別無二致,只不過主要勞動力往往換成了更為強壯的青壯年男子。

通常的情況下,一名成年男子每年的工錢大概在15000文到18000文之間,相當於江南大部分地區16到18石穀物的價格。若再加上其他家庭成員的收入補充,已經與一個擁有10畝中等土地的自耕農家庭收入持平。且因僱工家庭不需要購置和準備生產資料,其日常支出反倒遠遠低於普通自耕農。

僱工的大量增加對帝國的社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