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潛艇作戰紀錄已經被劉海鋒等人打破了之一,華劍鋒能夠活著成為將軍像華劍鋒那樣,執行過數十次作戰任務,取愕了那麼大的戰果。還活著的潛艇艇長確實寥寥無幾,並且成為海軍司令,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絕對不會輕易冒險的軍人。事實上。即便在當潛艇艇長的時候,華劍鋒也從來不會做沒有把握的冒險。
以當時的戰局來看,讓第一主力艦隊到馬里亞納群島以東海域去伏擊第引艦隊,確實是毫無把握的冒險。
首先是如何趕過去的問題。第引艦隊是美國海軍的希望,為了保護這支艦隊,美國海軍不但動用了2座海上基地與近四架作戰飛機,還在刀毖年口月底之前調動了數十艘攻擊潛艇。並且在馬里亞納群島到中途島的廣闊海域上組建了一條隨時根據情況進行調整的潛艇警戒線按照美國海軍的計戈”在潛艇產量跟上去之後,還將把這條警戒線向北延伸到阿留申群島,讓共和國艦隊沒有偷襲珍珠港與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機會。雖然在第一主力艦隊離開那霸的時候,這條潛艇警戒線還非常簡陋,但是美國海軍肯定會根據第引艦隊的航行情況、以及偵察部隊按集到的戰場資訊來調整潛艇警戒線的密度,因此第一主力艦隊在東進的時候肯定存在暴露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在伏擊了第艦隊之後,第一主力艦隊如何安全撤退?
可以說,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海軍的海上基地無法跟隨第一主力艦隊活動,在航母戰鬥群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第一主力艦隊單獨東進,意味著主動脫離航空兵的保護。更加重要的是,戰艦的航行速度肯定比不上戰機的飛行速度,而且美軍會全程關注第引艦隊的活動情況,在沿途部署接應力量。也就是說,在第引艦隊遭到伏擊之後,美軍的打擊力量就會傾巢而出。對第一主力艦隊來說,就算能夠趕在美軍航空兵到達之前殲滅第引艦隊,並且利用強大的自衛能力抵抗打擊,在美軍的全力圍剿之下,逃出生天的可能性的微乎其微,全身而退的機率更是無限接近於零。
客觀估計,只要在共和國海軍航空兵的掩護之外遭到美軍航空兵的打擊,第一主力艦隊全軍覆沒的機率不會低於八成。
如此高的戰損比例,基本上就是拿第一主力艦隊去交換第引艦隊了。
不管怎麼看,這都是絕對不戈算的買賣。
要知道,在西太平洋戰場上。更加安於現狀的肯定是美國海軍,因此美國海軍也就更加樂意打這種消耗性的海戰。
再說了,這也完全違背了集承毅的戰略準則,即發起這場決戰的最高目的。
如果考慮到一些戰術上的細節問題,伏擊第艦隊更是沒有半點可行性。暫且不說伏擊戰該怎麼打。以及該怎麼撤退,僅僅以如何打響伏擊戰、即如何確保第一主力艦隊能夠伏擊第引艦隊,而不是伏擊的一支誘餌艦隊,就是一個天大的問題。就算再理想一點,即美國海軍不會安排誘餌艦隊,畢竟第引艦隊的誘惑力已經足夠大了,第一主力艦隊在沒有航空兵支援的情況下,在馬里亞納群島東面的浩瀚大海上找到第引艦隊,並且及時將其攔截下來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到這個時候,因為第一主力艦隊回撤至少需要好幾天。所以美國海軍很有可能利用第引艦隊提供的強大打擊能力,在共和國海軍做出調整之前,支援陸戰隊打上塞班島,扭轉不利戰局。而共和國海軍別說南下攻打提尼安島與關島,就算要想扳回局面,也得付出巨大代價。
由此可見,華劍鋒有足夠的理由讓第一主力艦隊直接南下。
事實上,是否偷襲第引艦隊關係到的不是共和國海軍有沒有抓住機會。而是海軍的基本戰術思想。
不可否認,出其不意在任何戰場上都是可行戰術。但是悠淚現上。海軍與陸軍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眾所周知,海軍受漫長建設週期影響與特殊交戰手段影響,是典型的戰略軍種,即海軍更加倡導海上決戰。而且海上決戰對戰爭的最終結果有著決定性意義。陸軍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即便是規模宏大的戰略進攻行動,而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也不見得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可以說,這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典型戰例,前者就是太平洋戰場上的中途島海戰,後者則是蘇德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前德軍的戰略進攻行動。要理解得更透徹一點。就得將這兩者的主要因素交換著看。比如說,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能夠像德軍在“巴巴羅薩”中那樣,一次又一次的殲滅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美國別說在中途島海戰中翻盤。能不能守住夏威夷群島都是個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