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だ�⒐ぁ8黴こ套裕保梗叮的暉度朐誦瀉螅�昴甓及湊招�櫫瓿閃碩願酃┧�蘋��隕鉦諍凸こ萄叵叩某鞘杏盟�⑴┮倒喔人�⒒擁男б嬉彩�窒災��

南水北調與水土保持

中國大陸受季風影響,降水量夏多冬少、南多北少。為解決北方缺水問題,毛澤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1952年10月底,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曾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點來是可以的。”1958年3月,中央成都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開啟通開河、白龍江與洮河,借長江濟黃。丹江口引漢濟黃,引黃濟衛,同北京連起來”的南水北調方案。

周恩來具體過問南水北調工程。他十分重視把務虛與務實、理想與現實、目標與步驟、遠景與近期、戰略與戰術結合起來。

1958年8月31日,周恩來在北戴河長江會議上指出:“江水北調有四條引水線路,長江的上中下游都可以設想,要搞一個全面的規劃。”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黃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對引漢濟黃鄭州至丹江口段的引水路線進行查勘。確定引水樞紐選在陳崗,經方城缺口,至燕山水庫經調節後沿線經魯山、寶豐、郟縣、禹縣、新鄭、鄭州,在桃花峪或崗李入黃。不久,黃河水利委員會又組織查勘了鄭州至北京段引水線路。

1959年春,周恩來在北京主持召開了討論南水北調問題的會議,討論了好幾天,充分聽取到會者的意見。水電部有個叫蕭秉鈞的工作人員有一套南水北調的方案,他知道召開這次會議的情況後也跑了去。警衛人員不讓他進會議室,他就寫了一張條子送到周恩來那裡。儘管多數人認為蕭秉鈞的方案離現實太遠,並稱之為“蕭方案”,但周恩來非常重視不同意見,當即請蕭秉鈞進去講了一個多小時。

我國在50年代與60年代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全面實施宏偉的南水北調工程是不現實的。但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懷下,50年代與60年代,水利工作者為南水北調做了大量的規劃、研究與有關線路的查勘工作,付出了艱鉅的勞動,積累了寶貴的資料,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全面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治水必須治山,森林植被的破壞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根源。周恩來把水土保持工作作為江河治理長期性、根本性的工作之一。他說,在水利工作方面,除一般水利工程外,還需要注意到植林,我們的祖先把許多山上的樹木砍伐過多,以致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周恩來多次主持政務或國務會議研究水土保持工作。為解決地廣人稀地區的水土保持問題,他還親自批准有關省配備安2型飛機,用以飛播造林、種草。黃河流域是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周恩來特別重視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黃土高原在四千年前是林茂草豐之地。湟水、清水河、陝北皇甫川等地,在宋末還有原始森林。由於代代砍多於造,這塊我們祖宗的搖籃地、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森林被破壞了,帶來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惡化了生態環境。怎樣改造黃土高原,根治黃河水患,變西北為江南?這是掛在周恩來心上並竭盡全力為之解決的一大問題。1958年4月,三門峽現場會上,周恩來說,黃河流域與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處於大抵相同的緯度;歷史上漢唐長安柳暗花明,有許多像江南樣子。不管是從同一緯度的西方國家看,還是從我們歷史上看,黃河流域都是可以改變面貌的。周恩來認為治理黃河、改變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面貌,“中心基礎就是水土保持”。1958年8月30日在北戴河,1959年10月13日在三門峽,周恩來又一再強調根治黃河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1966年2月,他提出:“西北局要搞一個領導小組,管農墾、水土保持。農林互相支援有好處。植樹造林是百年大計。總得堅持到二十一世紀。”《周恩來選集》下卷,第447頁。

周恩來較早指出了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問題,並提出了重視長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1960年5月,他視察貴州,對當地樹木砍伐得多了一點深表不安,主張透過蓄水、造林,改變氣候,減少旱象。1963年11月21日,他說,長江上游地區由於開墾荒地多,砍伐的森林也多,因此泥沙更易流失。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他指示江西省負責人劉俊秀,解決興國的淤沙,根本的辦法是“嚴禁上游的森林濫砍亂伐,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固住泥沙不下流”。“江西山區多,我們不能光采伐不造林育林,光吃祖宗飯,造子孫孽。”參見《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