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4 / 4)

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兩翼”。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處於主導的地位,最終起決定作用。周恩來從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深刻地指出“經濟是基礎,經濟改造是一切改造的基礎,而國家工業化又是實現經濟改造的關鍵”。同上書,第152頁。“三改”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而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三改”能否順利進行需要透過發展生產力去推動。合作化和國家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也只有由生產力是否得到發展去檢驗。周恩來說:“三大改造也要以生產來推動”。同上書,第253頁。“不要事情還沒有做,一聽到風傳,來一個破壞生產,那就很不好了。農業合作化不是要防止‘三叫’嗎,不要人叫、牛叫、豬叫。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當然不能用這‘三叫’了,但是如果弄得人叫,機器不叫,企業停產、減產,就對我們不利了”。同上書,第231頁。周恩來的這些話既風趣、幽默,又精闢、透徹,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三改”與“一化”,“三改”與生產的關係。

*既反保守又反冒進

“一五”計劃和過渡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