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逐步實現三大改造(2)

國家資本主義企業的盈利怎麼分法?周恩來闡述了“四馬分肥”的分配原則。第一是國家收的所得稅,第二是工人得的福利金,第三是工廠保留的準備擴大再生產的公積金,第四是資方的紅利。當時一般情況是,國家所得稅佔35%,工人福利金佔15%,公積金佔30%,資方紅利佔20%。周恩來認為資本家所得的少了一些,可以使資本家分得的利潤多一些,不是20%,而是25%,甚至比25%還多一點,這樣可以影響資本家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國家資本主義決不允許資本家獨佔盈利或者勞資分肥、損害國家的做法。

周恩來認為我國透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對私人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在資本主義國家裡,資本主義是自由氾濫、自由競爭。競爭的結果是壟斷,壟斷就出危機,危機就出戰爭,戰爭就出貧困和死亡,這是資本主義迴圈的規律”。“我們這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要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69頁。為了限制私人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為了保證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比重中逐步增長,有必要逐步地把私人工商業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逐步地實行社會主義的改造。

列寧曾經設想在俄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但沒有實現。為什麼中國能夠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周恩來認為,其一,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同我們有過合作的歷史”,同上書,第227頁。有願意接受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可能。其二,“我國政治上居於領導地位的是工人階級,經濟上居於領導地位的是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同上書,第153頁。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工作,國營經濟已經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產值比重已由1949年的公四私六,發展到1952年底的公六私四,私營工商業已經同國營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絡。其三,“現在的勞動生產率以國營企業為最高,公私合營的次之,加工訂貨的又次之,這說明國營工業的優勢和優越性”。《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48—149頁。另外,私人資本主義走上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和國營合作,利潤比自產自銷的大。這使私人工商業者感到“只有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對他們自己也有利”。同上書,第167頁。

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農業、手工業合作化的發展,加速了資本主義工商業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反過來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則推動了農業、手工業合作化的實現。

主體和兩翼同時並舉

“一化三改”的目標是一個變革生產關係、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相互結合、有機統一的目標,是一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目標。

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現代化大生產基礎上的,正如列寧所說,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大工業,那就根本談不上社會主義,而對於一個農民國家來說就更談不上社會主義了。在我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就必須改變我國的經濟落後面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但是,中國近代史證明,中國實現不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變法維新運動的失敗說明企圖在君主立憲制下實現“定為工國”的理想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在中國透過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來實現工業化也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只能是社會主義工業化。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就必須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一個以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主要成分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周恩來十分重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他認為社會主義改造不限於經濟方面,整個社會都在改造,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在改造。所以要著重提出經濟改造,“因為經濟是基礎”,“如果經濟不得到改造,新中國的政治、軍事、文化都立不住”。從發展生產力和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看,“要做到完全獨立、還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總起來說:“不實現工業化和經濟改造,我們的國家就不能完全獨立,就不能持久,就不能避免遭受挫折”。《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51頁。“一化”和“三改”同時並舉,決不是說在“一化三改”的矛盾統一體中毫無主次之分。“一化”,即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