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研究》,並且把它列為12項重點任務之一。周恩來的主張是對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被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例如,研製原子彈,我國原來幾乎沒有專門搞這方面工作的人員,正是由於我國有了鄧稼先等一批具有較深造詣的理論物理學家,使原子彈理論設計這個“龍頭”的三次方工程難關被攻克了,從而使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又如,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飛躍,關鍵是理論上的突破。1965年2月,二機部在《關於加速發展核武器問題的報告》中,把原理探索作為突破氫彈技術的首要措施提出來時,立即得到了周恩來的贊成與支援。後來,正是由於鄧稼先、于敏等科學家在理論上有了重大突破,才使氫彈設計方案形成和付諸試驗,取得了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2年7月2日,周恩來會見楊振寧時說:“你說我們的科學理論弱了一些,現在不大注意了,出國交流太少了,恐怕你看到我們的毛病了”。他還詢問楊振寧:“你有什麼辦法嗎?”同月,他指出要把綜合大學的理科辦好,提高基礎理論水平,並強調有什麼障礙就要拔除。9月5日,周恩來會見巴基斯坦總統科學顧問薩拉姆再次強調了自然科學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9月11日,周恩來對張文裕等18位科學工作者的來信作出了重要批示:“科學院必須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同時又要把理論研究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製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專案之一。”《周恩來選集》下卷,第473頁。在周恩來關心下,中國科學院建立高能物理研究所這件事就決定下來了。
在抓好基礎,突破尖端的思想指導下,我國不僅取得了令世界為之驚歎的“兩彈一星”的光輝成就,而且在理論科學研究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影響更加深遠。
…
尊重人才、造就人才(1)
…
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文化建設都需要人才。1951年8月22日,周恩來在18個專業會議代表和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會議上指出:“人才缺乏,已成為我們各項建設中的一個最困難的問題。不論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還是在鞏固政權方面,我們都需要人才。”《周恩來教育文選》第34頁。1952年10月,周恩來在政務院第156次會議上指出,我國要建設,人才就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1953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周恩來說:“現在,我們國家最需要的是建設人才。”《周恩來經濟文選》第160頁。
尖端科技是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行業。振興科技,從抓基礎性的科學理論研究到突破尖端,都需要具備高深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1959年12月24日,周恩來說:“掌握尖端技術,關鍵在於人才。”《周恩來經濟文選》第405頁。在經濟建設上週恩來重視技術手段,反對搞“人海戰術”。在發展科學技術、突破尖端上,周恩來強調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工作者。1962年3月2日,周恩來說:“科學研究不是靠突擊和群眾運動能解決問題的。”《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66頁。
國家各方面的建設需要人才,發展科技突破尖端更需要人才。然而事實上是人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怎麼辦?周恩來的指導思想是尊重人才、造就人才。
尊重人才,就是要充分地動員和發揮現有科學技術專家、現有知識分子的力量,使其學有所用、有職有權,各盡其才。怎樣去做?1956年1月,周恩來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指出:第一,應該改善對於他們的使用和安排;第二,應該給他們以應有的信任和支援;第三,應該給他們以必要的工作條件和適當的待遇。1963年1月,周恩來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強科技界人士的主人翁責任感;集中和加強科學技術力量;改進各方面的關係;適當改善科學技術研究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他說:“我們已經有了一支比舊中國大許多倍的知識分子隊伍和科學技術力量。從清末派出留學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為止,全國一共只有二十多萬大學生。新中國建立後到去年為止,我們有了九十六萬大學畢業生,幾百萬中級知識分子。”“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支不小的技術力量和一批科學研究機構,這是國家的寶貝。”同上書,第414頁。
對於尖端科技人才,周恩來更是視為寶中之寶,倍加珍愛。“文革”動亂中,周恩來多方保護“兩彈一星”的科技專家。1966年9月,周恩來得悉二機部有的專家被抄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