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巡防營,提高了巡防營的實力。
而龍謙鑑於楊士驤的激烈反對,在權衡利弊後,從1905年春開始裁撤合併了巡防營一些訓練不達標的營隊。裁撤下來的人員仍算作預備役並領取每月兩個銀元的津貼,他們大部分被推薦進入規模不斷擴大的華源和中興實業,特別是沂州的鋼鐵企業和兗州的煤礦。整頓後的巡防軍共計16個營,總兵力為9600人,比原先的人數裁減了一半。
此舉得到了楊士驤的讚賞,他一直認為山東匪患已平,養兩萬巡防營太靡費銀兩了。
鑑於以營為單位的巡防軍不能滿足更大規模的調動和使用,龍謙下令成立了三個巡防團,其中一團團部駐泰安,二團團部駐平度,三團團部駐曹州,各轄4個巡防營。負責地方的治安剿匪等事務。三個團長都從第五鎮選調最優秀的營長充任。
設於濟南的山東巡防軍總部直轄4個營,其中一個炮營,一個工兵營。其指揮機構也得到加強,除參謀作訓機構外,後勤、軍法監督等機構也成立了,基本參照了第五鎮的機構設定。實際上,寧時俊領導的巡防軍就是第五鎮的預備師。
楊士驤清楚龍謙已經將巡防營變為了他第五鎮的“影子”鎮,但無可奈何。因立憲問題上再獲慈禧歡心,任何對龍謙不利的話老太婆都聽不進去。
7月,曰俄戰爭尚未出來最後的結果,山東地界上槍炮隆隆,先後在東西兩處舉行了兩場演習。西面,第五鎮主力部隊與整頓完畢的巡防營部隊舉行了一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