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能力,在每一輛戰車的車廂裡,都放著兩塊長二米,寬一米二的木柵欄,這是簡不凡設計的可快速折卸的簡易拒馬,平時就平放在車廂內,並不佔車廂的位置,而需要防守之時,兩塊木柵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簡易實用的拒馬。
當黑雕軍和房當軍對峙的時候,虎營軍士們已在車廂內把這些簡易拒馬安裝安畢,聽到擺出防守陣形地命令之後,一百個簡易拒馬就迅速分四層擺在了陣前。
一千黃樺弩手就站在拒馬後面,迎擊將要衝鋒的敵軍。
由於黃樺弩張弦難度較弓箭要大,相應地發射速度就慢一些,侯大勇就將弩手編為三組:第一組瞄準射擊,稱為“發弩”,第二組張弦後處於待發狀態,稱為“進弩”;第三組張弦,稱為“上彎”。當第一組射擊完畢,就退為第三組,第二組則進為第一組,第三組進為第二組,如此迴圈不斷,以保持射擊地連續性。
一千陌刀手持陌刀站在黃樺弩手身後,只等敵軍突破黃樺弩手以後,陌刀手就上前迎敵。
在一千陌刀手之後,是五十輛車載西蜀連弩。如何使用西蜀連弩,卻困繞了虎營許久。
新式戰車平時是兩匹戰馬拉著,戰時就由四匹馬拉著,按照常規,戰車遇到敵人之時,都是馬頭衝著敵人,新式戰車受到體積的限制,一輛車只能安裝一張西蜀連弩,而西蜀連弩長二米,寬一米二,安裝在車上之後,因為前門是戰馬的位置,連弩的長箭就只能從車廂後門射出去,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若要在陣前發射連弩,必須在敵人衝來之前把戰車掉頭,若不用車廂屁股對著敵人,就根本不能順利地把西蜀連弩發射出去。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大問題:安在車上西蜀連弩要發射必須要掉轉馬頭。但是,要在陣前讓五十輛戰馬同時掉頭,還排列成陣齊地戰陣,實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西蜀連弩的發射要用合幾個人的力量和採用絞索等機械的力量才能張弦,所以一輛戰車配有五名軍士,一名架車,另外四名坐在車廂後面,五十輛戰車恰好配置軍士二百五十名,二百匹五十輛馬車分成五個,隊伍。每十架為一伍,每伍有一名居中指揮的伍長。戰車營編制為五百人,但是現在只有五十輛車,因此,其餘二百五十人無車可上,只能做此輔助工作。
當戰車、連弩剛州裝配完成的時候,侯大勇、郭炯、山宗元等將領興致勃勃地觀看五十輛戰馬第一次合練。
虎營副都指揮使陳猛親自指揮了第一次合練,陳猛一聲令下。戰鼓聲響起,戰馬拉著五十架戰車,戰車上裝有西蜀連弩,載著五名軍士,威風凜凜地從預定地點出發。聲勢逼人地向著一里外地一條白線奔去。接近白線的時候,戰車營指揮車上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鑼聲音,五十名訓練有素的御者聽到急促的鑼聲,立刻讓賓士的戰車停了下來。
從戰車衝鋒到停止,五十輛戰車聲勢逼人,指揮如一,在一旁觀戰的眾將們臉上都露出了微笑。但是,眾將臉上的笑容很快就凝結在臉上了。
戰車營地威力在於車上裝載的西蜀連弩,當戰馬隨著鼓點準備轉身的時候。原本整齊一致的陣形立刻顯得凌亂不堪,少數馬車掉頭十分迅速而且動作到位。掉過頭後,車廂尾部就正對著目標,車上的四名軍士隨即各負其責,用小型絞盤上好床弩。等待著發射地命令。但是,大多數戰馬卻不那麼聽指揮,要麼是掉頭的角度不對,車廂尾部沒有對準目標,反而是對著相鄰的戰車。要麼是戰馬不肯掉頭,直接用戰馬頭部對著目標。
一架馬車的戰馬大概心情有些不爽,當軍士讓它轉身時。犟著頭堅決不肯就範,駕駛這輛馬車的軍士叫山土林,他是山宗元的族侄,長著滿臉的青春痘,山上林以前是山宗元的親衛,新式馬車裝配到虎營之後,他軟磨硬泡地來到了戰車營裡,成為了一名戰車營的伍長,山上林平時是一個爭強好勝不服輸地角色,今天在節度使面前搞不定這兩匹戰馬,讓他很沒有面子,於是用馬鞭對著兩匹犟頭犟腦的戰馬抽了兩下,這兩鞭子把兩匹犟馬惹怒了,兩匹戰馬就如倔強不懂事又叛逆地少年一樣,賭氣似地掉轉身體,並且快速跑了起來,有了這兩匹戰馬的示範,眾多戰馬起鬨似地向不同方向亂跑,整個戰場亂成了一鍋粥。
第一次操練出現瞭如此場面,讓山宗元很沒有面子,不過,眾將看著這種混亂局面,都是暗自搖頭:掉轉馬頭的作戰方式在戰場上純粹是一個笑話,真虧節度使想得出來。
侯大勇心裡也明白,在真正的戰場上要讓戰車旋轉一百八十度,是一件極為困難地事情,可是第一次合練的混亂局面,還是超出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