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炯全身披掛,打量著吐蕃人,見吐蕃人戰甲齊備,前胸有醒目的護心甲,身穿銀盔素甲,和明光十三鎧極為相似,是一支隊形嚴整的軍隊,而並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是一群強盜。吐蕃人發起了衝鋒之後,郭炯也發出了進攻命令。
黑雕軍戰鼓聲大作。黑雕軍軍士早已把弩箭上好,一直在等待著進攻的命令,鼓點響起後,前後兩面的弩箭象密集的冰雹一樣,無情地砸向了正在衝鋒的吐蕃騎兵。吐蕃人根本不管身後的敵人,也不管橫飛的弩箭,吶喊著,揮刀向前面的敵人衝去。吐蕃騎兵速度很快,很快就逼近了檔在前面的黑雕軍。黑雕軍軍士射出一支弩箭後,吐蕃人已逼到陣前,黑雕軍軍士也不示北弱,抽出橫刀,迎著吐蕃人衝去。吐蕃人和黑雕軍很快迎頭撞上,橫刀對古達腰刀,對砍起來。
黑雕軍另一支騎兵射完弩箭後,也從後面狂追而來。吐蕃騎兵在黑雕軍弩箭的攻擊下,損失已經非常慘重,數十名騎兵落下馬,摔在地上,這些騎兵大部分只是被射傷,還沒有死亡,正在掙扎著爬起來的時候,黑雕軍斷後的騎兵隊伍殺了過來。五百騎狂奔的戰馬馳過,落在地上的吐蕃騎兵根本不能作出反應,全部被踩死在地上。
近身的肉搏慘烈無比,雙方軍士都是手持戰刀,每一刀下去,必是血光一片。郭炯手持的橫刀是由被竇田親自打造,鋒利無比。自從在滄州參加黑雕軍後,無數殘酷的拼殺早已使郭炯由一位翩翩公子變成了鐵血男兒,他以前跟著何福貴學過“何家刀法十二式”,但是現在他什麼刀法都忘記了,只知道從上往下猛劈。好幾名近身的吐蕃騎兵被他砍下馬去,吐蕃騎兵的鮮血噴濺在他的身上,把鎧甲染成暗紅色。
吐蕃騎兵人數不如黑雕軍,又受到了前後夾擊,每一個吐蕃騎兵身前,都圍著二、三個黑雕軍騎兵,很快就處於劣勢。
達布完全殺紅了眼,身後跟著五十多名騎兵,左突右衝,斬殺了無數敵人,竟衝破了黑雕軍的包圍圈。達布跑了一陣,回頭看到跟在身後只有數十人,其餘的人全部陷在陣中,他有任何猶豫,掉轉馬頭,帶著眾騎兵又殺入了戰圈。
黑雕軍有二十多名騎手沒有加入戰圈,而是遊走在戰圈外面,他們是郭炯安排在外圍的神箭手,專門放射冷箭。黑雕軍數名箭手見突圍的敵人又殺了回來,一起對準了衝到最前面的達布。達布揮動著戰刀,朝著吐蕃人最多的地方衝去,不防幾支鵰翎箭直飛而來,一支鵰翎箭射穿了護胸鐵甲片,盯在了達布的右胸上。達布揮刀砍斷鵰翎箭,衝進了黑雕軍人群中,達布身後的騎手不斷有人中箭落馬,沒有中箭的全部衝入了戰圈。
數百黑雕軍圍住了一大群吐蕃人,正在拼命砍殺。達布所帶領的數十名騎兵,如一柄尖刀,兇狠地把黑雕軍捅開了一個口子。黑雕軍圍住的吐蕃人約有二百多人,哲蚌也在裡面,他渾身是血,有自已傷口流出來的血,更多的是敵人的鮮血。達布和哲蚌合兵一處後,拼命地向外突圍,身邊的黑雕軍軍士,如波浪一樣湧來,又被他們不斷殺退。
吐蕃人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數十名吐蕃人纏著黑雕軍,達布和哲蚌則率著一百多人衝出了重圍。
黑雕軍不斷收緊包圍,數十名吐蕃人面對圍得鐵桶一樣的敵人,毫不畏懼,沒有人喊叫,只是拼死相搏。
郭炯見吐蕃人已成為甕中之鱉,不願增加黑雕軍軍士的傷亡,下令黑雕軍軍士向後退,拉開和吐蕃人的距離,準備用弓箭消滅這數十名吐蕃人。吐蕃人沒有給黑雕軍弓箭手任何機會,他們緊緊粘住了黑雕軍,不讓黑雕軍從容放箭,黑雕軍見吐蕃人緊貼不放,就重新收緊了包圍圈。
吐蕃人雖然勇悍,但畢竟人少,很快就傷亡殆盡。當最後一名吐蕃人倒下之後,戰場也就沉寂了下來。
李家壩大戰就這樣結束了,前後用時不到一柱香的時間。
黑雕軍並沒有打下勝仗的興奮,吐蕃人的強悍,讓黑雕軍即痛恨又肅然起敬。郭炯望著吐蕃人突圍而去的方向,呆呆地出神,他是第一次和吐蕃人打仗,吐蕃人戰鬥意志之強,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戰果很快就出來了,吐蕃人戰死三十八十九人,有三十四人受了重傷,失去抵抗能力,被黑雕軍所俘虜。而黑雕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戰死九十五人,戰傷無數。郭炯按照節度使侯大勇的吩咐,挑選了幾名受傷稍輕的吐蕃人,讓軍士用門板抬著送到鳳州。
達布帶著敗兵,甩掉敵兵後,一路狂奔,逃進了大山。脫離危險後,一百多吐蕃人,個個負傷,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疲憊不堪,神情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