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乙埋身上去,軍心不穩,勇氣盡失,西夏大軍必亂。
整個黃河東岸的土地已經落入宋軍手中,當務之急便是攔截梁乙埋,以及他帶來的十幾萬大軍。
若是能將之消滅,對西夏而言絕對是個沉重打擊,比丟掉半壁江山更為嚴重。
可惜事與願違。斥候探查的訊息送來時,梁乙埋已經率領大軍經過河朔草原,進入遼國勢力範圍。
遼國在黃河幾字南岸的河清軍,以及河套附近的天德軍都開始有所動作。金肅州和寧邊州兩地也頗為不寧,遼國探馬頻頻出沒,毫無疑問,這是為了掩護西夏人逃走。
大宋祭拜西夏,這是遼國人不想看到的局面。他們更不想看到宋朝失去西夏這個有力的牽制,插手是必然的。
或許目前還不會直接動兵,但是借道。保護西夏殘餘力量返回。還是可以的。
有遼國參與,事情就比較複雜了。西夏人擦著宋、遼、西夏三國的邊界線撤退,有時候明明就在大宋境內,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追擊不得。
黃河幾字處的寧/夏平原。河套與河朔草原戰略意義重大。趙昭也確實有心將其全部納入掌控。
奈何此地情況複雜,宋、遼、西夏各自佔據一塊,錯綜複雜。繼續打擊西夏是沒問題。可遼國部分卻不可輕動。理智告訴他,眼下還不能與契丹人惹急了。
此刻,遼國若是插手進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也罷,也是梁乙埋氣數未盡,只能先放他一條生路了。
仔細想想,他畢竟有十幾萬大軍,憑藉自己手中的兵力,想要將其剿滅並非易事。即便是獲勝,也必然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當務之急,保有戰果,穩定西北局勢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已經進駐靈州,卻不代表絕對的佔領,如此重要的城池,西夏人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呢?
寒冷已經來臨,黃河封凍之後,靈州與興慶府之間,已經不存在天塹,西夏人很可能會踏冰渡河,捲土重來。
所以,想要牢牢掌控靈州,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將領建議,如今可以以靈州為橋頭堡,趁著冬季黃河封凍,直接進攻興慶府。
滅亡西夏,趙昭何嘗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可一口想要吃個胖子是不可能的,幾個月的戰事,將士們已經十分疲憊,佔領黃河以東已經不錯了。
新納入版圖的土地都是西夏舊地,不穩定因素有很多,徹底安定,消化戰果是需要時間的。倉促之間,繼續遠征,絕非明智之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西夏即便是失了半壁江山,實力也仍然不可小覷。
何況,西北戰事暫停,汴京的趙頊會有什麼想法呢?又會弄出什麼么蛾子?這些都還不知道呢!
不過,西夏那邊估計也不安生,梁乙埋吃了這樣大的敗仗,一直與他不對付的那些党項貴族又會作何感想呢?
但願西夏人自己鬧騰起來,那樣一來,靈州的壓力會小很多。只要熬過了這個冬天,情況會好很多!
不過,即便如此,還得要小心提防。
是以,趙昭命令劉昌祚率領八萬大軍駐紮靈州。
西夏人大舉反撲,靈州必定首當其衝,只要守住了靈州,其他城池就安然無恙。西夏是絕對不敢輕敵冒進,深入大宋腹地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艹心,可以說是千頭萬緒!
新納入許多的州縣,需要兵力駐守不說,還需要官員前來治理。趙昭立即給長安秦王府下令,從西北各地抽調能幹地方官前來主持政務。
歸化各地百姓,恢復秩序,十分重要。此事必須要快,否則訊息一旦傳到汴京,趙頊就有藉口插手了。西北是自家花園,栽什麼花,種什麼草,只能由自己說了算。
幸運的是伍黑歸附的帶動作用,再加上西夏撤離,宋軍接管西北。橫山諸羌都很識時務,及時投效大宋,對秦王的詔命言聽計從。有了他們的配合,穩定各地秩序就快了許多。
幾天時間裡,趙昭忙的焦頭爛額,總算是大概安排妥當了。直到此時,他才有功夫回過神來,統計此番戰事的傷亡情況,以及詢問東路軍的戰況。
“李承,讓折克行與種諤立即報告東路軍戰況!”趙昭略微沉吟,吩咐道:“還有,把王中正和劉仁軌給我綁了,現在是秋後算賬的時候了!”(距離遠,趙昭尚不知王中正與劉仁軌死訊,以及東路軍戰況)
很快訊息報上來,王中正與劉仁軌已經被西夏人斬殺,連同帶來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