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2 / 4)

小說:宋王 作者:雨霖鈴

年)三月,党項族首領拓跋思恭率領部眾勤王,親率銳卒與黃巢軍交戰,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左武衛將軍,並權夏綏銀節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詔,正式任命拓跋思恭為夏綏節度使,轄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靜州。十二月,詔賜夏州號為定難軍。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夏國公,並賜李姓。由此開始,定難五州和党項人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綏州便是其中之一,西夏也就是在這裡逐漸發展壯大的。尤其是接下來的五代十國,中原王朝可謂是一片混亂,根本無暇顧及遠在西北的定難五州。党項人抓住機會,實力愈發的 強大,已經不可小覷。

北宋時期,定難五州雖然名義上尊奉汴京的北宋皇室,實際上卻是聽調不聽宣,幾乎是個完全讀力的小王國,比之唐末的節度使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朝太祖、太宗也想要對其用兵,可當時西北局勢太過複雜。北漢依舊雄立河東,有契丹在背後撐腰,實力不可小覷。因為能威脅到河北之地,隔著黃河對關中和河南之地虎視眈眈,乃是大宋王朝第一心腹大患。

故而,宋初的一段時間內,北宋除了滅掉南方各國之外,在北宋最重要的對手便是北漢。太祖時期尚未成功,直到太宗時期也一舉剷除北漢劉氏政權。

再往西北,有定難五州、府州折家、麟州楊家,五代以來的傳統猶在,都不是完全歸附大宋王朝的,當時又有吐蕃諸部存在,局勢可以說是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根本沒有對西北大舉用兵的可能。

也正是因此,定難五州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並且不斷壯大。同時他們覺得,北宋王朝對他們無可奈何,也助漲了他們的囂張氣焰。

恰好在這時候,西夏出了一位傑出的首領李元昊。帶領西北逐漸壯大,成為西北第一大政權。

李元昊深知定難五州的處境十分尷尬,想要長久生存,必須擴充套件生存空間,唯有疆域擴大,才能立國。

東邊是府州折家和麟州楊家,以及大宋的關中之地,貿然出兵必然會引起諸位軍閥,以及北宋朝廷的強烈反彈。

擴張的方向只能是西方,自從唐末以後河西之地便與中原王朝脫離關係,可以看成是無主之地。再者,河西之地祁連山下,土地肥沃,又有雪水灌溉,乃是西北荒漠之中的天府之國。如果能得到,西夏的實力必然會有一個很不錯的提升。

不過麻煩的是中間隔著一個宋朝的靈夏路,這一次李元昊沒有猶豫。因為靈夏路是宋朝突出在西北的一塊地方,與宋朝背身聯絡不是特別緊密,甚至有點飛地的感覺。北宋對其重視程度也十分有限,攻取的可能姓還是有些的。

當時宋朝的皇帝是真宗,果不其然,對靈夏路不夠重視,在防守和出兵的諸多事情上猶猶豫豫,給了李元昊可乘之機。最終靈夏路落入黨項人手中,再想要奪回來可就難了。

當時的靈夏路大概就是後世的的寧夏平原,眾所周知,黃河九曲,滋養了兩塊富饒之地,一個是河套平原,另一個就是寧夏平原。

党項人得到這塊肥沃的天府之國後,實力大增,並且繼續向西北開脫數千裡土地。終於,他們有了了宋朝叫板的實力。

公元1038年,宋寶元元年,李元昊悍然稱帝,建立大白夏國。

直到此時,宋朝才真的有些著急了,急忙派遣大軍討伐,結果無功而返。最終的結局是宋朝給西夏歲賜,李元昊取消帝號,被宋朝冊封為夏國主,名義上是宋朝的藩屬之臣。

可實際上呢?西夏儼然是讀力一國,很多時候甚至連名義上的臣子都不願意做。本該是自己的國土丟失了,宋朝無力奪回。然後花錢讓對方向自己名義上稱臣,聽起來是那麼的滑稽。

說是賞賜,可實際上與給遼國的歲幣有什麼區別嗎?冗費是宋朝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其滅亡的一個元素。冗費體現在哪裡?不就是這些方面嗎?北宋積弱在這些地方體現的淋漓盡致,堂堂一個王朝發展到這個地步,當真讓人有些汗顏

林昭負責與西夏和談,那麼關於宋夏之間的關係必須要了解清楚,當看到禮部和鴻臚寺送來的資料之後,再加上自己前世的一些瞭解,林昭心中那個恨啊!

堂堂大宋王朝,天朝上國,未免也太屈辱了!

不管怎麼說,林昭都是個血姓男兒,當清楚完整地看看這麼屈辱的記錄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樣的局面必須要改變,林昭心中的民族情緒不由自主地被點燃了。他覺得自己著實很難繼續容忍這樣的局面

可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