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2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桓溫剛從殿中下朝,走到殿門口看到侍中謝安在那裡等他,看到桓溫走來,立即肅立道邊,遙施大禮。桓溫不由驚歎道:“謝侍中這是如何?”

謝安淡淡地答道:“只有臣子先施禮,不敢讓君上先拜禮。”

桓溫大愧,汗流滿面,第二日便避到建業城外白石渡,並上表請回姑孰。晉帝詔不準,並進桓溫丞相職,大司馬如故,留建業輔政;溫固辭,仍請還鎮。第五日,晉帝詔準。

桓溫卻在臨行前又上了一表,說廢放之人只能遠闢它地,不能留居京師,所以廢帝東海王應該效仿前漢昌邑王故事,在吳郡闢府邸收禁。這件事晉帝就不好說話了,只得由太后出面發話了:“同是大晉宗室,雖然廢帝已經被廢放,但是與情與理不能直接被貶為庶人,還是要保持宗室王爵位待遇。”

桓溫開始還價了,封王不行,只能封海西縣侯,而知道底價地太后乾脆就直接封廢帝為海西公,逐放吳郡。

做完這些事情後,桓溫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去姑孰,留超以中書侍郎隨侍晉帝左右,弟桓秘以中領軍領內衛宿衛。

而經此大亂,晉帝身體更差,幾乎是罷朝不理事,天天在宮中休養。鑑於這種情況,謝安、王坦之、王彪之請晉帝詔明立儲之事。

不知是不是司馬家遺傳有問題,晉室歷代皇帝的子孫都多多少少有問題,不是體弱多病,難以長大,就是年輕短命。

當今晉帝司馬也不例外,子嗣艱難。

司馬原為會稽王時娶王述從妹為妃,生世子司馬道生及弟司馬俞生。司馬道生疏躁無行,母子三人皆因此被幽廢處死。其餘三子,鬱、硃生、天流,幼年便早夭,而十幾年來府中諸姬侍妾又一無所出,司馬身邊只剩下徐貴人所出的新安縣主一個女兒,寵愛不已,最後才迫不得已加桂陽郡主爵遠嫁給曾華。

後來司馬請卜者扈謙算了一卦,說應該有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能為其生下三子一女,並且都能茁壯成長。於是司馬便將宮中所有洗衣做飯掃地的宮女都弄出來,請扈謙一個一個相面,最後一個面板黝黑叫李陵容地紡織宮女“脫穎而出”。雖然長相實在不敢恭維,但是司馬為了能延續子嗣,只得捏著鼻子納其為王妃。說來也怪,李陵容為妃後真的就生了兩子一女,是為司馬曜、司馬道子和潘陽縣主。

謝安等人很快上書,請晉帝立不到十歲地長子司馬曜為皇太子。超代桓溫上表,提出異議,請立不到八歲地司馬道子為皇太子,兩派相爭,糾爭不已,晉帝左右為難,乾脆不做聲。直到冬十二月,曾華上表,請立司馬曜為皇太子。

晉帝有了女婿的支援,立即行詔天下,立司馬曜為太子,封司馬道子為會稽王。

由於老曾的疏忽,這章的故事情節居然在前面章節有簡介,已經更正,特此道歉。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三章 江左風雲(四)

更新時間:2009…1…7 0:15:04 本章字數:8128

安二年春三月,戌年,遣左衛將軍王坦之徵大司馬溫辭。夏,四月,海西公於吳縣西柴裡,敕吳國內史刁彝防衛,又遣御史顧允監察之。

…引言摘述

鹹安二年春三月,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時任中書舍人涉及殷案,連坐免職,心中憤然不平,與晉陵內史衛勾連,暗自與句容聚兵三千,趁夜潛入建康。尚書陸始等氏故吏在城中響應,糾集部曲家奴千餘人,賺開城門,放武等人入城。

武遵帥精銳千餘人,夜攻廣莫門。衛詐稱奉海西公詔書,由雲龍門突入殿庭,陷取武庫甲仗。數千亂軍分突城中,紛擾諸門,吏士百姓駭愕不知所為。

將軍殷康,尚書郎周少孫聞亂立即彙集部曲家奴,出門勤王平亂,並報中領軍桓秘。桓秘匆匆忙忙領了兩千軍士,與殷、周兩人匯合。三人領軍奮戰,收復雲龍門及武庫,殺散衛、陸始亂軍。武遵在廣景門攻打了一夜,始終沒能得手,所以也沒有辦法按照原計劃攻入宮中,抰持晉帝太后。武遵看到殷康、桓秘宿衛軍殺到,立即轉身逃奔城中,攻破了散騎常侍王赳之等數家大臣府邸,掠殺一空。

清晨,桓衝領軍士五千入城勤王平叛,與殷康、桓秘的宿衛軍匯合,終於將各亂軍逐一剿平。武遵、衛、陸始和其黨羽數百人死於亂軍之中。

此後整整一個多月,建康震擾,內外戒嚴。

在姑孰的桓溫聽說武、之亂,不由大怒。傳令先將武遵、衛、陸始誅族,再收三人舊友故吏數百家,盡數誅殺,牽連多達數千人。遷殷康為右衛將軍,周少孫為吳興內史。但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