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曾華才行詔書,冊立範敏為王后,立桂陽公主為王妃,其餘吐谷渾真秀、俞氏、許氏、斛律氏、竇氏、烏氏為貴人,追立慕容云為貴人,授眾成年王子以男爵,並明言他們如想要再上一層樓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以勳功論授。
由於是已經立國,所以曾華在北府勳爵的基礎上多設了一級…公爵,並在第二日宣佈了立國封爵詔書。
王猛、車胤、笮樸、毛穆之四人封三等公爵,授金紫特進勳章;謝艾、甘芮、張壽、馮越封侯爵,授銀紫特進勳章;田楓、謝曙、荀羨、榮野王、李存、彭休、梁定、劉努、劉顧、江、毛安之、柳畋、張渠、徐當、姜楠、姚勁、野利循、先零勃、段煥、趙復、楊宿、鄧遐、,藺粲、樂常山、魏興國、盧震封伯爵,文授榮祿勳章,武授忠武驃騎勳章;呂採、張平、劉寧、王苞、鍾啟,左輕侯、馮保安、李天正、候明、張蠔、曹延、夏侯闐、米擒鹿、費聽傀、狐奴養、鍾存連、傅難當、當煎塗、鞏唐休、當須者、封養離、戈長元、尉遲廉、谷渾行、竇鄰、烏洛蘭託、斛律協、燕鳳、徐磋、張倨、杜洪、廖遷、許謙、安慈、孔究、江灌等五十九人封男爵,文授卓越勳章,武授元麾冠軍勳章;其餘郝略、夏徠、章琨、闞重、卜咎、封弈、皇甫真、楊安、毛當、鄧羌、呂光、唐昧、陳灌、王先謙、于歸、衛瑗、毛奇齡、齊固、鄧羌、諸葛承、郭淮、閻叔儉、王開、霍遂、朱武章、韓休、塗栩等一百二十九封子爵,分授嘉越勳章和昭武金吾勳章。
曾華接著宣佈在軍中授銜,柳畋、張渠、徐當、姜楠授鎮軍上將軍,姚勁、野利循、先零勃、段煥、趙復、楊宿、鄧遐、樂常山、魏興國、盧震授撫軍衛將軍,藺粲、馮保安、李天正、候明、張蠔、曹延、夏侯闐等以下二十二人授護軍左將軍,楊安、毛當、鄧羌、呂光以下五十六授護軍左將軍。
而其他許多制度早就在北府時期就已經建立和完善好了。所以曾華建國之後,根本沒有太多的改變,只是將這些制度推廣到全國就好了。
在第三日。曾華封退位的晉少帝為公爵。安居長安。但是按照華夏國新制,無論何等爵位都是沒有封地和采邑的,而且按照華夏封爵法制,爵位有的可以世襲,被稱為世爵,但是必須施行推恩法,也就是繼承人繼承的爵位必須低一級;也有不能世襲地,被稱為內爵。也就是封爵人只能他這一世,子孫後代是無法恩廕襲位,而曾華在現在所封的都是世爵。
由於封爵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封地和歷史上所有地采邑,所以曾華在律法上對其進行其他方面地補償。國家在封爵時會按爵位高低發一筆數目不菲的現錢,做為封爵最重要的獎賞之一。
國家按爵位分授一塊很大的土地,但是這塊土地不是封地,和百姓的永業田性質完全一樣,只是比普通百姓的永業田要多上數十倍。而且這塊土地上沒有像以前連人口一同拔划過來,貴族們要想開發這塊土地,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自己動手,二是僱人來種。而這些被僱的人大部分是來自廣島、熊本、土佐、漢陽以至後來的南洋。貴族們所有種植地田地也是需要交賦稅的,如果私自種植而沒有交賦稅的話,輕者重罰錢糧,重者剝奪爵位。
國家按照爵位發俸祿,而這筆俸祿的數目當然沒有辦法和尚書省的侍郎尚書相比了。連州刺史都沒法比。頂多和郡守的俸祿差不多。
貴族有議政的權力,就是可以直接上書給三省。評議中央和地方官吏施政的得失;也可以在任何一所理判所旁聽,如果覺得有什麼不對可以向上一級地理判署和檢察署申訴。
其他如貴族的子女有受教育優先權,也就是隻要是貴族的子女,就是家裡破產了也可由國家保送進學堂,無論是初學還是郡學或者是州學國學,學雜費國家全包等等,當然如果貴族沒有破產還得自己掏腰包。曾華很嚴肅地告誡他的這些臣子貴族們,要他們把自己的這些話寫進他們各自地家訓中:貴族、士郎都是華夏國的精英和棟樑,但是他們必須懂得個人奮鬥,懂得不能永遠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曾華告訴這些貴族,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家世永遠傳承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子孫後代不停地利用自己地優勢創造新地功勳,再一次被封爵或授勳。
晉少帝已經安然地成為了華夏國的一位公爵,和被封吳國夫人地崇德太后一起悠哉地住在長安的北城一所“豪宅”中,但是謝安、王彪之等人卻不是這麼想的,一塊巨大的石頭還沉沉地壓在他們的心裡,曾華沒有稱帝,只是自稱國王陛下。
謝安和王彪之曾經就這件事情問過車胤等熟悉的故友,誰知道這些人談到這個問題就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