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完結了。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太和西征案(一)
更新時間:2009…1…7 0:14:58 本章字數:7095
寧三年秋,明王以兗州河患巡關東。冬十二月,經春正月,改元太和,三月,徐州刺史希坐擅開魯、高平邊事,免官。夏四月,明王巡至青州,閱威海海軍。五月,轉赴泰山,登峰祭賢。六月,復還兗州,入豫州。時有燕國餘孽勾結地方豪強,舉亂陳留,冀州、豫州有豪強數處響應,皆平。主犯千餘人絞,其餘徒播州。
…引言摘述
太和元年(公元366年),秋七月,北豫州(現在豫州被分為北豫州和南豫州,北豫州治許昌,歸北府管轄,南豫州治壽春,歸江左治理,原治蕪湖的僑豫州被撤銷)許昌城,一行白甲騎兵正緩緩駛出東城門。在低沉的馬蹄聲中,站在大路兩邊的百姓們舉目望去,只見一片耀眼的銀白色,其中飄動的紅色是這些騎兵身上披著的紅褂坎,而那跳動的紅色卻是他們的鍍金寶頂勇字壓縫六瓣明鐵盔頂的紅纓。
這一群騎兵連綿不絕地湧出許昌城門,足足有上千人,而這些威武彪悍的騎兵與許昌城牆上的守軍相映成輝。只見高聳的許昌城牆上,旌旗招展,刀甲鮮明,站立其上的不但有黑甲的府兵,更有同樣白甲的駐防廂軍。
不過大多數的百姓只是看熱鬧而已,就像看前不久附近平定的叛亂一樣。那是一場從州陳留郡引發的叛亂,有數十家大戶世家和民帥豪強。不平於北府剝奪了自己的“特權”和“富貴”,憤而起事,上千部曲和不明就裡地百姓跟從舉兵,並一舉佔據了酸棗縣城。
這些起事的豪強早就與冀州、豫州等地的親屬舊友聯絡上了,這邊一起事,那邊四處響應,一時兗州濟陰郡的己氏縣,冀州平原郡的博平、清河郡的廣川縣、河間郡的成平縣。地辰亭縣。紛紛有豪強民帥們舉事。有地佔領縣城,有地割據壁壘,反正是不想在北府底下混了。他們有的打出燕國將軍刺史的旗號,有的打出周國將軍刺史的旗號,還有的自立旗號,最搞笑的還有一家甚至打出江左朝廷兗州刺史、鎮北將軍地旗號,慌得江左朝廷連忙傳文天下以予否認。
不過大部分百姓卻是在一邊看熱鬧。並沒有如豪強們想象的那樣,無不“踴躍應檄”。數十年的亂戰,早就讓他們對戰爭心生厭倦了,而北府的均田制和平賦稅,讓無數的百姓欣喜如狂。數年過去了,北府沒有讓一直心存疑惑的百姓們失望,踏踏實實的治政舉措終於讓他們能吃飽飯,穿暖衣了。
沒有人願意丟下這些東西去跟隨叛亂。以前是為了生存。沒有辦法才結成了壁壘,舉起了木杆,現在有的吃有地穿。誰還願意再提著腦袋出來“混江湖”。
不光是大部分百姓不願意跟隨豪強民帥們地正義之舉,就是那些心裡一直希望能“翻天”的世家們也不看好這一次叛亂。
關東中原歸北府治理也有六、七年了,也時不時地發生過一些叛亂,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現在關東中原的百姓早已經在安寧地生活中歸心北府了,明事理的世家們可不認為現在還有什麼機會翻天,而且自從燕國滅亡之後,江右已經沒有哪一家勢力或者是哪一位“英雄”能與北府相抗衡。所以雖然這次叛亂來勢洶洶,涉及區域也廣,但是世家們卻知道這只是一次迴光返照,最後的瘋狂而已。除了少數跟北府有“深仇大恨”的世家子弟參與其中,其餘大部分世家更願意投身到長安中,透過國學、中書省、門下省等渠道爭取在北府政權中佔據一定位置,重獲新的輝煌。畢竟曾華給他們關上傳統的窗戶後,卻給他們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世家們為什麼不好好地把握呢?論讀書考試,論參朝議政,世家們還沒有怕過誰?
豪強們風頭無比的叛亂有如螢光一現,當北府的駐防廂軍和駐屯府兵蜂擁而至,這些將軍刺史們頓時慌了神,手下的義軍也成了沒頭蒼蠅。這群烏合之眾怎麼能和武裝到牙齒的北府精銳相對抗。不到一個多月,各地的叛亂紛紛被平定,勢態發展之快,甚至都沒有影響曾華在關東諸州巡視的行程。
而這一次北府也藉著這次機會讓關東中原百姓們再一次認識到北府律法的嚴酷。千餘名主犯和他們的黨羽被絞死,屍首案例被掛在大路邊上的木杆上,威懾示眾。其家屬和從犯們被徒配到了羌州、播州等苦寒之地為奴,估計這輩子都回不來了。
在許昌百姓們的注視下,一面大旗在一名掌旗騎兵的手裡緊握著,徐徐地走出了城門。這面大旗是用素白底的綢布製成,上面繪製了一隻四足兩耳大鼎,而大鼎的正面卻是一條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