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1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隊。但是長期以往卻不是辦法,前兩年還可以用滅燕國、高句麗等得到的收益補貼一下,現在卻沒有任何補貼。廂軍,還有海軍,只見大把的錢投進入,卻沒有看到收益出來,這可不是北府行事的風格。

曾聞知道自己的父親做為北府元首,必須要考慮更深遠一些。

“康居西邊的世界很廣闊,也很富饒,也許那些都是聖主賜給我們的。”曾華最後意味深長地說道。曾聞眨巴著眼睛,默默地記在心裡。

太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曾華在憲彙集全體中書行省的朝議郎和門下行省的奉議郎,發表了演講:“前漢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中原出兵伐大宛時,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前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始,匈奴內亂,五單于紛爭。至五鳳二年(公元前年),呼屠吾斯自立為支單于,與其弟呼韓邪單于對立。呼韓邪南遷歸漢,支則率部眾向西北遷徙,先設王庭于堅昆(柯爾克孜草原),後應康居王之請,西南移至康居領域內,在都賴水(邏斯河)上興建了支城(今哈薩克江布林),擴張勢力。前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支單于,居康居東部合力對抗烏孫。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兵:+L擊支,殺支單于於支城,穩定了西域形勢,但康居對我大漢仍長期採取敵對態度。”

曾華首先回顧了康居與華夏王朝的歷史,然後尖銳地指出:“康居一直以來都是西域以西最危險的敵患,我們費盡艱辛,滅了烏孫,平了西域,難道卻容忍康居這隻惡狼待在我們的身邊?”

眾人議論紛紛,一時大堂裡響起了嗡嗡的聲音。但是曾華剛一開口繼續說話,聲音馬上停了下來,大廳又恢復了寂靜,只有曾華那洪亮的聲音還在大廳裡迴響。

“安定西域是我們西征的一個原因,但是我們西征康居的最大原因是報仇雪恨,”曾華講完了現實意義,又轉到西征康居最大的精神意義,“很多人問道,為了一個已經過去的仇恨我們用得著遠征萬里,耗費無窮的人力物力嗎?我也曾經這樣疑惑過。但是我站在城的討胡碑前,我的疑惑一下子消失了,因為我在石碑前泛起一個念頭,我要把討胡碑立在康居國,胡的根源之地。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凡是屠殺我華夏百姓的敵人,都將受到我們最激烈最殘酷的報復,伏屍百萬,流血萬里!這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憤怒!有了這個憤怒,我們可以自信地行走在天下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可以自豪地對任何一個異族說道,我是華夏子民。”

說到這裡,大廳裡一片寂靜,曾華環視一眼全場,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道:“為了這個理想,我已經準備好了戰馬和刀弓,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去實現這個理想,為的就是給我的民族,我的子孫後代留下這份自信!如果你們還以自己是華夏子民而自豪的話,請跟隨在我的身後吧!”

話剛落音,大廳所有的人都站立起來,他們使勁地鼓掌,有的人甚至熱淚盈眶,所有人對西征康居已經沒有任何異議了。

下午,中書行省透過《西征康居國武事案》,門下行省在透過《西征預算案》後也迅速審議透過了《武事案》,立即轉呈給曾華。

曾華根據議案,正式簽署命令,即日起北府對康居國及其盟友宣戰!

1注:羯胡起源有好幾種說法,老曾個人贊同童超先生的說法,所以也採用他的論點。(請參考《關於五胡內遷的幾個考證》,見《山西大學學報》19784期。這個論證與文獻記載更為切近,較為可信。)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碎葉川之戰(一)

更新時間:2009…1…7 0:14:58 本章字數:5834

和二年夏天,碎葉川(今哈薩克境內的楚河,最現在隋朝,所以作者就暫且認為它以前也叫碎葉川)南岸,大約數百名服裝各異的騎兵正散落地出現在廣袤的草原上。

這些看上去懶懶散散的騎兵實在是算不上一群正式的騎兵,只見他們有的披著一件皮革甲冑,上面零落地綴了些銅皮鐵皮,看上去更像是裝飾而不是防禦用的。在他們身上最華麗的就算是馬鞍後面聯在一起的弓套和箭袋,上面繡了些花紋,雖然很舊了,但好歹有點藝術成分。他們頭上與眾不同的尖頂帽告訴同伴,這是一支塞種人後裔。

塞種人是這裡老居民了,伊列河畔,碎葉川邊,蔥嶺山北,甚至是天山和金山腳下都曾經是他們的牧場。但是自從前漢初年,被匈奴人打敗的月氏人潮水一般湧了過來。抵擋不住的塞種人只要一部分或向南逃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