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2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曾華問起當緊的事情來。

“回大人,西邊涼州地區比較荒涼,是一些羌、匈奴部落的夏季牧場,現在根本沒有什麼人在。小的前兩日趕到這裡的時候一邊將上下百餘里河段的船隻收集起來,嚴守河防,一邊派人摸了過去,發現涼州軍人馬活動的跡象在百餘里之外。”

聽到此話曾華當即下令,一萬五千飛羽軍只帶兩匹馬和十天干糧,立即渡河。花了四天時間,這一萬五千人和三萬餘匹馬終於渡過了黃 河。

正文 第六十七章 金城之戰(二)

更新時間:2009…1…7 0:14:41 本章字數:5240

主閔複姓冉氏,尊母王氏為皇太后,立妻董氏為皇后太子,胤、明裕皆為王。以李農為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其子皆封縣公。遣使者持節赦諸軍屯,皆不從。

引言摘述

在等後廂部眾渡河的時候,曾華看著西邊的廣袤土地不由問樸道:“素常,前面是哪裡?”

“回大人,前面應該是涼州武威郡治下的圍縣,那裡和靖遠都原是乞伏鮮卑的據地。”樸是天水郡人,對隴西這一帶的情況非常瞭解。

“乞伏鮮卑?”曾華有點頭痛了,“怎麼到處都是鮮卑人呀?”

“大人,鮮卑和烏桓同屬於東胡,前漢時都役屬於匈奴。後匈奴崩潰,南匈奴內附,北匈奴西遁,鮮卑趁勢佔據了漠北地區,留在漠北的匈奴十餘萬部眾併入鮮卑,鮮卑自此強盛起來。鮮卑又名師比、犀比,因其祖先出自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北麓)故又名鮮卑。”樸不愧是隴西通,而且也做過吐谷渾的軍師,對鮮卑的典故瞭解的很清楚。

“原來是這麼回事。”曾華點頭應道,心裡卻樂壞了,以前有個車武子,走到哪裡都能掌故張嘴就來,現在換了一個樸,照樣如此,自己看人還有很有一套的嘛,至少這行軍不寂寞了。

“鮮卑說是一族,不如說是一個部眾聯盟。自從其首領檀石槐在前漢末年一統鮮卑後,鮮卑就開始南遷漠南。佔據塞外之地。此後鮮卑共分為三支,一東鮮卑,有慕容、宇文、段三部,現在是慕容氏一家強勢;二是中鮮卑,現在是以拓拔部為雄;三是西鮮卑,有大人已經滅掉的吐谷渾,還有隴西鮮卑數十部,其中以乞伏鮮卑最強。”

||:=傳說是居住在北海(今貝爾加湖)的高車丁零人南下。於鮮卑族融合而成,分乞伏、斯引、出連、叱盧四部。先至大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山脈)和朔方北(今黃河河套北),後其首領拓鄰率五千戶,又南遷至夏(今河套南),部眾稍盛,約五萬餘。由此向西遷至乞伏山(今賀蘭山東北抵黃河的銀川一帶)。隨即拓鄰又率部向南遷徙,與居於高平川(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清水河流域)有部眾七萬餘的鮮卑鹿結部迭相攻擊。鹿結兵敗後南奔略陽。於是拓鄰等居高平川,勢力漸盛。”

“拓鄰曾孫述延在位時,吞併了鹿結部、莫侯部、吐賴部、勃寒部、匹蘭部、密貴部、裕芶部、提倫部等諸鮮卑部落,擁有部眾十多萬,最是強盛,據有苑川(今甘肅省蘭州市東,榆中縣東北)、勇士川(苑川東,今甘肅省榆中縣大營川地區)、牽屯山(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一帶。述延死後。其叔父、總理國政的乞伏師傅(相當於丞相)柯埿之子傉大寒被立為首領。此時北趙石勒大軍已經攻入關隴,多次攻乞伏部,多損其部。傉大寒不敢拂其銳鋒。懼而退遷於麥田無孤山(今甘肅省靖遠縣北)。”

||師,與北征的魏興國大戰數場不分勝負。後來興國將軍引姜楠校尉在平安定郡之後領三萬羌騎北踏,大敗其軍,斬首萬餘,俘部眾近五萬。傉大寒受了傷,加上畏懼在心,所以西逃過河水後不久就病死了,其子司繁立。”

“這個我知道,戰報上有寫,不過姜楠和魏興國都是大老粗,只是一筆收靖遠土著數萬,我怎麼知道原來打的是乞伏鮮卑呀。”曾華這才有點恍然大悟。

“大人不知道這些偏遠小部落是應該的,要不是屬下生長於天水,又被吐谷渾用為文事數年,否則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樸謙虛地說道。

“素常,你原本就是博學之人,跟武子先生不相上下,你也不用客氣了。”曾華擺擺手,阻止了樸地繼續謙虛,說道:“素常,你繼續說說這乞伏鮮卑地事情吧。”

“好地大人。”樸也不客氣了,繼續介紹:“但是從這裡再往西卻是禿髮鮮卑部的地盤了。禿髮鮮卑的先祖拓拔匹孤和拓拔鮮卑先祖拓拔力微同是兄弟,只因拓拔力微繼承部落首領,做為長子的匹孤只能分得部眾,於是大忿,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