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1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綱五常,故也有“綱常名教”的說法。可從原始儒學來看,孔子所說的“名”並非只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問孔子:“衛君等待老師您去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麼呢?”孔子說:“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啊!”“正名”是孔子“仁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名的具體內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順”,接下來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與“三綱”有本質的區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強調各自要帶頭做好自己的事情,君必須像個君王,臣要像個臣子,父要像個父親,兒要像個兒子,這裡任何一對關係沒有上下之分,是完全平等的,因此也就沒有專制的成分。例如,當君像個君王,他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就不可能高高在上去壓迫人民。其他關係也是如此。而作為維護統治階級秩序的“三綱”卻是從上而下去制定維護秩序的政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從一開始就違背了平等的原則,當然也不可能再有民主政治了。

孔子強調正名,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所做的事情就更多,它始終是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的,他始終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這樣的人自然會被人民群眾推上國家領袖的位置,被孔子極為稱道的堯舜禹三代政治就是如此。因此,孔孟原始儒學是帶有濃重的民主色彩的。

曾國藩處於日益沒落的清朝末期,官場腐敗,外侮內亂,在這樣的形勢下,他沒有能力去實現孔子所說的民主政治,但他在自己的範圍內實現了民主管理和任人唯賢。

曾國藩是一個文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當湘軍統帥,只因他德高望重,在大眾的推舉下他才走上統帥的崗位。因此,曾國藩作為一個統帥,他不專權,不迷戀個人權力,他喜歡把自己的權力分配給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這樣不僅獎勵提拔了優秀人才,而且使他們成為統帥的重要臂膀。這些臂膀就是曾國藩所說的替手,他們既包括副手也包括接班人,他認為這是辦大事第一等要緊事。

他曾經寫信致九弟強調“辦大事者以多多選替手為第一義”,信中說:“總須另有二堪為統帶者,每人統五六千,弟自統七八千,然後可分可合。杏市而外,尚有何人可以分統?亦須早早提撥。辦大事者以多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曾國藩自己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無論是陸軍方面,還是水軍方面他都選擇了很稱職的將領。比如說陸軍,他任用羅澤南、塔齊布、胡林翼、鮑超、李續賓、曾國荃;水師方面,他提拔楊載福和彭玉麟這兩位水師統領。他們都部分代替了他,在接班人上,他也做得比別人好,曾國藩最大的成果就是栽培了他的接班人李鴻章。

然後是倡導原始儒學的科學精神,發起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學技術。

自古以來,人們比較重視官方儒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把讀書當官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輕視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實際上這是違背了原始儒學的科學精神的,也沒有真正懂“學而優則仕”的意義。還有後人把樊遲問種田,孔子批評他為小人的話也誤解了。

原汁原味的孔子思想是有科學精神的。孔子說:“君子不器。”這句話朱熹解釋錯了,受朱熹註解的影響,後世很多人把“君子不器”理解為君子不要去學習具體的科學知識,他不需要去學一種什麼手藝為社會服務。

實際上孔子的真意是:“君子博學多識,他不只是一樣東西,只有一種用途。”孔子的思想是有入世精神的。雖然君子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掌握世間所有知識,但是他應該努力去學習世間一切知識為人類造福。按照佛教來說,既學會世間的一切知識,還要學會出世的知識。世間的知識就是“五明”,“五明”即語文學的宣告、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藥學的醫方明、論理學的因明、宗教學的內明。

孔子自己就是多才多藝的,他從小就掌握了很多專業知識。《論語·子罕》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聖人嗎?為什麼還會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