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2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向宋代“以稅代管模式”的轉變。

既然終究是要發展到那般地步的,何不現在就提前發展,使得中央財政開始變得充裕?

財政不充裕,如何一統天下?財政不充裕,天下如何長治久安?

長安,長安。唯有不斷發展進步、適合當前的制度,才能讓你長安。

PS:重感冒中,肺都要咳出來了。按照中醫的方法看,我應該是“風熱”——風邪入肺。換做西醫的說法嘛,大概就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又稱病毒性感冒。

第212章 秦王變法(八)

“長安二月多香塵,六街車馬聲轔轔。家家樓上如花人,千枝萬枝紅豔新。簾間笑語自相問,何人佔得長安春?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如今無奈杏園人,駿馬輕車擁將去。”

長安的春天始於二月。從朔北吹來的風和黃塵,夾帶著春天,降臨關中。

二月的長安,風中已經開始混雜著杏花的味道。寒風刺骨的凜冽早已遠去,只感覺到春風和煦。

李曜走在帶著春天氣息的風中,身著深青色書生儒服,腰間卻佩著一把鯊皮橫刀。

新晉武散官銜為冠軍大將軍,同時檢校兵部侍郎的憨娃兒,同樣腰佩橫刀,著武弁裝,伴隨在李曜左右。

裡坊中的大街左右兩旁並立的榆樹、槐樹和楊柳,都已冒出嫩芽,抽出淡淡的新綠。路過的馬車發出轔轔之聲,更添幾分熱鬧。高樓之上的藍空,也顯現出溫柔的色彩。

走過大街,一踏進遊廓的夾道——狹斜,人們的腳步似乎也都變得輕盈了。

縱然書生佩劍,風姿卓絕如李曜者,走在這稱為“狹斜”的妓院、酒肆鱗次的街道,也不會讓任何人停下來多看他一眼。

在長安人眼中,自從當今右相、隴西郡王李存曜為官家呈上《新儒論》之後,自認才濟天下的文人雅士們就大都重拾了春秋舊風,將佩劍當作一種新的時尚——特別是在右相出現長安各處時均身佩橫刀之後。

雖然李曜與憨娃兒的佩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真正的戰場殺器,但長安即便在近些年迭遭變亂,真正上得戰陣之輩,又合幾人?

走過一間酒肆時,憨娃兒忽然吞嚥了一下口水。李曜笑道:“渭河新魚,長安絕膾。怎麼樣,去試試?”

憨娃兒忙道:“好,好。”然後一怔,遲疑道:“大王”

見李曜瞪了他一眼,又立即改口:“郎君不是要去盈香妙坊?”

李曜哈哈一笑:“不忙,不忙,昨日官禁中送來的蓬池魚膾,乃以‘舞梨花’之法制之,食材雖好,卻非我所好。今日既然正巧路過,這週記魚膾又是長安一絕,不如便在此處來一份用‘對翻蛺蝶’法制之的渭河鮒魚,一解春饞。”

憨娃兒見他不提正事,倒似真要先吃一頓魚膾,不禁大喜:“那敢情好!不過俺吃魚膾沒那許多講究,甭管‘舞梨花’還是‘對翻蛺蝶’,都太雅緻了些,俺就喜歡‘大晃白’,簡簡單單,好吃最實在!”

李曜笑答:“大晃白雖然看著簡單,但真要到了手藝高深的庖丁之手,每一片生魚,可於風中片片紛飛,那才叫絕活。”

憨娃兒大驚:“魚片能隨風飄飛?不能吧?”

“怎麼,不信?我朝前人段成式《酋陽雜俎》中雲:‘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研膾,毅薄絲縷,輕可吹起。’這可不是我信口胡說。”

於是二人信步走入週記魚膾,要了一間雅閣,在二樓憑窗對坐。

中國古代烹調菜餚的方法極多,炯、煮、燒、烤、烙,燙、炸、蒸、脯、醃,這些方法在秦漢時期已差不多全部出現,而這些烹調方法的技術改進、內在質量提高,則是在隋唐時期完成的。

大唐最常見、最流行的吃法,是膾。膾就是細切的魚、肉,《釋名》雲:“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就是把肉切開,讓肉分散,把瘦肉和肥肉分開,按不同方法加工,然後把切好的肉放在一起。春秋時期,孔子《論語·鄉黨》已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主張。

到了唐朝,唐人更把膾的技術發展到人工操作的極限。段成式《酋陽雜俎》雲:“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研膾,毅薄絲縷,輕可吹起。”把肉切得象絲綢一樣薄,象絲線一樣細,出一口氣,能把肉絲吹起來,即使後世的特一級廚師,恐怕也難有如此之高的技術。

'無風注:似乎看到不少穿越小說喜歡在中國古代引入燒烤,而且總是特了得,路邊攤的水平就能讓古人人見人愛,這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