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要提前進行了,要不然萬一其他一些事情也都跟著提前,誰知道會不會量變引起質變?
唯一讓他略微放心的是,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經對契丹有所警惕,後來具備一定條件之後,對契丹乃至渤海國方面都進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排,以保證今後自己能夠有效掌握局面。當然,這些安排都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儘量不引人注目。
此次馮道來北地十分匆忙,剛從南線史建瑭大軍處回到長安,第二天便受命北上,一路緊趕慢趕,就是為了及早到達契丹領地。為何這麼著急?因為“幽州局”方面已經確定了一個訊息:有朱溫的使者到訪契丹,好在看起來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果。
馮道在北上的路到又再次收到後續資訊:朱溫的使者意圖聯絡耶律阿保機,並與之聯盟,既監視幽州鎮對汴梁的“忠誠”,又合力對付河東李克用。好在李曜回覆此前李克用的訊息之後,李克用隨即遣使向阿保機轉達了大唐朝廷的意思:願意在合適的時機對阿保機進行冊封。
阿保機聽了這句話稍微有些錯愕,什麼叫“合適的時機”?但他隨即想到,難道中原朝廷是指自己還不是可汗?
不過不論怎麼說,既然大唐朝廷願意冊封,那朱溫方面就沒有多少合作的必要了,他這人說做就做,當即打發朱溫派來的使者走人。隨後,阿保機率部眾繼續擴張與征服事業,分兵征討奚、霫、女真等未附的部族。
馮道北上契丹其實頗不方便,因為幽州掌握在劉守光手中,馮道必須走代州過雁門關,從雲州往東北繞行。然而,他還未曾趕到契丹,契丹部落中便發生了一件大事——痕德堇可汗歸天了。
此時,在阿保機多年辛苦征伐、努力經營下,契丹部族的軍國重權已經完全掌握在他耶律阿保機之手,然而汗國名義上的首領卻仍是痕德堇。根據部族傳統,汗位的繼承者仍將在遙輦氏中產生。只是隨著耶律阿保機軍事實力的增長,契丹民族已經介入中原政權的爭鬥,成為其中舉足輕重的一股新興勢力,在契丹各部族中阿保機也成了當仁不讓的核心人物。遙輦氏在阿保機面前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光環,其他部族酋長也無法漠視他的存在。在眾酋長仍然猶豫不絕之際,曷魯率先勸進!
'無風注:史載痕德堇有遺命立阿保機為可汗,不過在此時,契丹似乎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況且《遼史》中的記載又是根據耶律儼等人的史料所撰,因此史家此處之言,當有“為尊者諱”的曲筆。歷史雖然已過去了千年,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已不可考,但事情想來不會如史籍所載那樣輕描淡寫。耶律曷魯之所以成為人大佐命、定冊第一功臣,被喻為“心”,所謂定冊與佐命也是指此次擁立阿保機出任可汗之位。'
對於契丹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此事,阿保機假意推辭道:“先祖雅裡曾經因不當立而讓賢與遙輦氏,現在我如果去做可汗,豈非是陷先人於不義?”
耶律曷魯當即“駁斥”這種錯誤觀點,誠懇萬分地勸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從前,我們先祖不做可汗是因為既無遺命,也無符瑞之事,所以讓賢與遙輦氏。如今兄長積有人望,出任汗位乃是名至實歸。兄長繼汗位,必光大我部族,漢人曾有一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還請兄長切勿推辭!”
其他部族酋長見阿保機出任可汗之事已經是眾望所歸,於是也醒悟過來,紛紛勸進,一同推舉他為可汗。這時候的阿保機,早已經不再是當年吳下阿蒙。不但身邊有曷魯等大將為他衝鋒陷陣,更有數名燕地漢人充任他的智囊。其中有韓知古、韓潁(韓延徽)、康枚(康默記)等士人,做他的幕僚,追隨左右以備諮詢,這時候也都一齊勸他。
阿保機本身便是天縱英才,有這些文士襄助,更是如虎添翼,平日裡無事,這些漢人就為他縱論古今為政之得失、歷代興亡之事,對“共勸他不受代”之因心知肚明。於是阿保機“三讓,從之”!
對阿保機繼汗位之事,究竟是痕德堇生前主動讓賢,抑或是臨終遺命,其實都無關緊要,因為不論如何,都無礙於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的事實。
實際上阿保機得以取代痕德堇成為契丹部族的可汗,是耶律氏家族經過數世努力、歷時一百餘年的臥薪嚐膽,重新取回了原本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深受漢人文明影響的阿保機,早在內心深處想要化家為國,藉助各方力量,挑戰遙輦氏在部族中的傳統首領地位,取而代之了。
他這些年的爭戰,與積極介入中原各地方政權的博弈,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現在以退為進的假意推辭,也是為了檢驗一下自己在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