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的地位是難以動搖的。
而除了開山軍之外,李曜手中還有一個不遜於前者甚至猶有過之的大籌碼:河東軍械監!
河東軍械監,在李曜未曾入主之前,在河東高層眼中,恐怕連屁都算不得一個。用後世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典型的“打醬油”。只不過是河東軍事集團羽翼下的一個小小附屬品,什麼?你問地位如何?地位就是壓根沒地位嘛!
而在李曜入主河東軍械監之後,河東軍械監五個字,簡直是令天下側目。其在軍備供應上的強大,只消去看河東軍的武器裝備這數年來全軍換了兩遍、大型軍械足夠支援同時攻打四座長安級別的巨城就足以說明問題。而軍備生產的強大,還只是河東軍械監的不到一半能力——甚至不到四分之一能力。
河東軍械監最叫人眼饞的,反而是它在民用方面的強大。譬如說:如今在大唐境地內,甚至包括附近的契丹、奚等部族,若要買鐵器,一般有兩種:一是當地自行打造的,一是河東軍械監生產的。而河東軍械監所產的鐵器,不僅種類齊全,而且鐵製上佳,堅固耐用,雖然價格總比當地自產的要貴兩三成,但仍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而河東軍械監所產鐵器,很難被造假:其上有非常精緻細密的銘文,一般會有三條:“河東軍械監監製”、“乾寧元年某月某日”、“太原叄廠貳壹肆柒”等類似字樣。這一防偽工藝,在外人看來是極為不能理解的,因為按照一般工藝流程來說,一把鐵鋤頭打上這三行字的話,費時費力費工,豆腐弄成肉價錢了,完全沒有必要,但河東軍械監的產品卻偏偏一直堅持這個做法,不知何故。
李曜當然不會告訴他們:銘文工藝對你們來說有難度,對我軍械監來說,不過就是過一道類似印花一般的流水線罷了。之所以要這樣做,原因有三:第一,堅持精品戰略,使人一說好鐵器,直接想到的就是“河東軍械監監製”,這也就是後世名牌效應,有了這個,才有品牌溢價;第二,防偽,這個不用多解釋,外人要弄這樣的銘文,成本飛昇,還不見得弄得像,如此就成了虧本買賣,自然就沒人願意假冒了;第三,責任到人,比如“太原叄廠貳壹肆柒”,就表示這件鐵器是軍械監太原三廠第二百一十七號工匠生產的。至於第二百七十一號工匠是誰,軍械監自然有檔案,如果出現質量問題,直接責任到人。這個制度是軍工制度直接用於民用器械的產物,其實反過來想,仍然是為了滿足前面的“精品品牌戰略”。
製造並販賣鐵器農具,只是河東軍械監民用商務活動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此外還有許多生意。比如水陸運輸、布料、染料、煤炭、礦山、建築甚至還有修路架橋,按照外間有些玩笑的說法:“河東軍械監除了沒開窯子,簡直什麼都做。”這話當然誇張了很多,但也能說明河東軍械監用後世的話來說,實際上就是一個橫跨多產業的超級大托拉斯。唯一的區別就是:這個大托拉斯沒有董事會,更沒有什麼股東大會,其事務基本上由其掌監李曜一言而決。這情況要是放在後世,估摸要被叫作獨…裁。
為何李曜在河東高層人緣好?有這樣一個軍械監在手,大夥為自家兵丁要武器裝備得找他,要戰爭儲備得找他,甚至想建個更好的營房都得找他,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那人緣還能差得了?李存信被殺之後,連李存賢都數次在公開場合附和贊同的李曜的話,還不是形勢所迫?
正是因為這些,郭崇韜這次面見李曜,態度就好得多了。
只見他拱手一禮,客客氣氣道:“大王還問,水運處的大船,是否可以在半月內趕到?”
附錄:
(一)關於投李氏之時間
(冊府》卷三0九:“太祖杖鉞雁門也,崇韜為李克修之綱紀、從定京師、平巢賊”。若依此,則崇韜之投李氏或在“太祖杖鉞雁門”之前,亦或在已授雁門節度之後。今由所謂“杖鉞雁門”之時間考之。
1.薛史《《武皇紀上》有誤
薛史《《武皇紀上》:中和元年(881)“四月天子乃以《武皇為雁門節度使《武皇即率韃靼部萬人趨雁門。五月,整兵二萬,南向京師。”然《新唐書·表·方鎮二》:唐之設雁門節度,乃在中和二年(882),此前雁門非鎮名,屬代州,為河東節度所轄。可見《武皇紀上》有誤。
2.《新唐書·沙陀傳》亦有誤
《沙陀傳》雲:中和元年“有詔拜克用代州刺史、忻州兵馬留後,促本軍討賊,克用募韃靼萬人。趨代州。”至中和二年(882),克用率二萬五千入南下,“自陰地(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