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2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衙北司的鬥爭中也急於尋找靠山的宰相崔胤以宦官典兵終為肘腋之患,以外兵制之,希望透過控制神策軍來達到削弱宦官的力量、鞏固皇權及自身地位的目的,也向李茂貞靠攏示好,主動要求李茂貞留兵在京師宿衛,欲以外兵防內患。正中下懷的李茂貞遂命親侄李繼筠仗統領岐軍三千精銳宿衛。,並密令其相機而動,劫持天子到鳳翔。而韓全誨、張彥弘等人都曾任職於鳳翔,與李茂貞早有勾結。崔胤不防,留下鳳翔兵,實為“家國兩危”。韓全誨則趁李茂貞入京時“深與相結”。

李茂貞還鎮後,其侄李繼筠被封為神策軍都指揮使,並遙領嶺南西道節度使。他與韓全誨開始密謀挾持天子的計劃,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軍事上,他們吸取以前的教訓,拉攏了李曄復辟的兩位功臣、禁軍重要將領李彥弼、李繼誨,由此他們從神策中尉到神策將領從上到下地直接掌握了神策軍。其次在財權上,他們先是因為“崔胤之罷兩軍賣曲也,並近鎮亦禁之”,而“李茂貞惜其利,表乞入朝論奏,韓全誨請許之”。這樣,李茂貞仍然可以掌握賣曲之利以贍軍。其後他們又導演了“雙簧”的把戲,“(韓)全誨撞李繼綺訴軍中匱甚,請割三司隸神策。帝不能卻,詔罷(崔))胤領鹽鐵。”他們從宰相崔胤手中奪得三司,掌握了財政大權。

而宰相崔胤覺察到了宦官與岐軍的一系列詭秘舉動,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要求李茂貞留兵宿衛不僅不能制約“宦官典兵”,而且無異於引狼入室,引火上身。於是崔胤覺得他需要另找一個靠山,而當時的局勢是河東李克用為朱溫所敗,大傷元氣,強藩除了李茂貞之外,最強的就是汴梁朱溫,而“時朱溫、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朱溫欲上幸東都,茂貞欲上幸鳳翔”。崔胤只能將橄欖枝拋向朱溫,而雄心勃勃、實力強勁的朱溫正需要在朝中尋找一個代言人,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史載崔胤“陰厚朱溫益甚,與茂貞為仇敵矣”。作為南衙領袖的宰相崔胤是晚唐李曄政壇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向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晚唐政局的走勢。面對如此重量級人物的倒戈,而且倒向的是李茂貞最強勁、最有威脅的對手—朱溫,李茂貞卻無動於衷,說明李茂貞本來就對崔胤的作用沒加重視,沒有正確地估計他的政治運作能力及其所代表的南衙朝官的力量。李茂貞這步棋的失算,使本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他在與強敵朱溫的對決中已先輸一招,之後李茂貞也嚐到了失去崔胤支援的苦果。

走向李茂貞對立方的崔胤隨即開始採取措施,他首先採取的措施是密諫李曄,要求誅殺宦官而絕後患,以切斷李茂貞的內應。不料,優柔寡斷的唐李曄因宦官哭訴,並沒有答應崔撤的請求。其次,崔胤致書朱溫,要求他火速率軍入京,剷除宦官力量。朱溫早就想加入到“挾天子令諸侯”的爭奪中,他在中原戰場上已經取得了對晉戰爭的絕對優勢,慢慢蓄積賣力的他只是在等待機會。有崔胤在朝中作內應,於是在十月戊戌,朱溫迫不及待地起兵,親率汴梁大軍進至河中,同時上表要求李曄遷都洛陽,製造聲勢和輿論壓力。

朝中韓全誨為首的北衙宦官在得知崔胤招朱溫起兵入關的訊息後,大驚失色。他們沒有料到崔胤和朱溫的行動會如此之快,突然的變故促使韓全誨和李繼筠果斷決定先發制人,將李曄劫持到鳳翔。

十一月己酉,李繼筠、李彥弼率領岐軍及神策軍封鎖宮門,禁人出入。壬子,韓全誨等陳兵殿前,對李曄說:“(朱)全忠以大兵逼京師,欲劫天子幸洛陽,求傳禪;臣等請奉陛下幸鳳翔,收兵拒之。”李曄自然不會答應,因為他知道“幸鳳翔”就意味著要為李茂貞所控,淪為傀儡。可是前有韓全誨持兵威逼,後有李彥弼御院縱火,外還有李繼筠的岐軍包圍,李曄不得已只好委曲求全“幸鳳翔”。李繼筠早就令部下“掠內庫寶貨、帷帳、法物”,並將諸王、宮人一同劫持到鳳翔。李茂貞早就期盼著這個日子,於是同時起兵“迎車駕”。癸丑,李茂貞迎車駕于田家塏,李曄親自下馬慰勞,胡三省對此注稱“李曄屈體以接李茂貞”。壬戌,天子一行終於到達鳳翔。

李茂貞挾持天子的短暫時代來臨了。從此時起,也就是李曜認為的,大唐天子尊嚴盡喪的開始。

其實晚唐以來,天子傀儡化程度日益加深。李曄在屢次的乘輿播遷中已經失去了皇權的權威和尊嚴。天子被挾,淪為傀儡,是皇權喪失的極致表現。而晚唐真正的天子被挾始於李茂貞。李茂貞在鳳翔“挾天子令諸侯”的主要表現有好幾條:

首先,凌辱天子。

自李曄即位以來,李茂貞與李曄曾交鋒數次,多是李茂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