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2 / 4)

如果換上後方那些舊官吏,未必就有原來的官吏稱心。 不如不換。

當然。 對敢於抵抗之人則堅絕鎮壓,好在一路上還沒有這麼不開眼的角色。 大名、德州、真定這些大城紛紛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入大明手中,當初大順軍席捲天下時這些地方未作抵抗,清軍來時這些地方未作抵抗,如今大明重返,這些地方當然也不會抵抗。

現在已是大明弘光五年的五月,清廷則是順治六年,西曆公元一六四九年,今年進入三月份開始,北京城才從寒冷的冬天熬過來,街面上不再冷冷清清,衙役們也不用每天向城外搬屍體,天氣轉曖後,城中百姓湧出家門,或給達官貴人為奴為僕,或給碼頭,商號打長短工,如果這些都養不活自己,還可以出城捕魚,打獵,挖掘野菜渡日,總算不用擔心自己會被餓死。

這座五年前人口過百萬地城池,經過大順軍入京的破壞,加上清軍長時間的統治,人口已經銳減到不足七十萬,這還包括將近二十萬的旗人和軍隊,事實上,單就漢人而言,人口已經減了一半。

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大順軍和清軍彼此屠殺造成,更多的原因則是滿人執行的圈地令,以及漕運的斷絕,單單京城附近土地出產的糧食無法承載上百萬地人口,一些實在活不下去之人只能拖家帶口離開京城,堅持留下來又養不活自己之人只能餓死,京城的人口自然是越來越少。

不過,北京這座大城即使人口再減員,比起瀋陽也是繁華十倍,難怪滿人都對這座城池戀戀不捨,明明是一丁點人口,卻滋生出席捲天下的野心,歷史上,滿人的野心竟然實現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只是眼下京城卻有點人心惶惶,當然,人心惶惶的都是滿人、蒙人和一部分入旗的漢人,大多數老百姓心中卻是心中暗自高興,大家不敢公開談論,只是遇到熟悉之人,忍不住以目視意,露出會意地笑容。

從大明皇帝宣佈北伐以來,滿人雖然竭力封鎖訊息,但是小道訊息卻是長了翅膀一樣流傳迅速,青州丟了,兗州丟了,濟南也丟了,山東的滿蒙軍隊已經全軍覆滅,接著是大名、德州、真定這些京城外圍之地,隨著明軍越來越接近京城,訊息傳得也越來越迅速,剛開始明軍每攻下一座城池訊息傳到京城尚需要七八天的時間,後來是四五天,到現在二三天時間訊息就傳了過來。

攝政王府,現在應該稱皇父攝政王了,多樂袞不知是不是膝下無子的原因,硬是要當順治皇帝的老子,已經十多歲的愛新覺羅福臨心中雖然憤怒,只是面對這個十四叔的赫赫權勢,還是捏著鼻子認了,下旨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此時皇父攝政王的議事大廳內,坐滿了朝中重臣,滿漢之間徑謂分明,分別坐在兩排,唯有一人卻是另坐了一排,顯得十分突兀,這個人無疑就是吏部尚書孫之獬。

文字獄雖然讓孫之獬得以平步青雲,可是他卻更加孤立,不但漢人官員士子對其恨不得剝皮抽骨,就是滿人對孫之獬也深深戒懼,文字獄最瘋狂時,數十名滿人高官也捲入其中,雖然沒有象漢人一樣全家抄斬,可是這些人為此卻是丟官去職,甚至發配到滿州為披甲兵為奴。

大家都知道,孫之獬是皇父攝政王養的一條瘋狗,皇父攝政王讓他咬誰他就會咬誰,在皇父攝政王還沒有厭倦這條瘋狗前,大家奈何不了他,最好是敬而遠之,吏部尚書雖然權勢赫赫,但能進出攝政王府的人自然不會受到吏部尚書地管轄,孫之獬在朝中雖然憑藉著吏部尚書之位形成了一股勢力,可是到了攝政王府,他依然是孤凌凌地一個人。

若是平時,孫之獬對此常常不屑一顧,並以純臣自居,此時他眼睛中佈滿了血絲,整個人彷彿一下子去了精神氣,就在昨天,他已經得到訊息,山東老家已經被大明皇帝下旨抄斬,閤家一百餘口無一人活命,在場也有不少人得到了訊息,可是對於孫之獬非但毫無同情,一些人甚至恨不得當著他的面罵一聲活該。 一個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算空前絕後。

一陣咳嗽聲傳來,身著大明龍袍地多爾袞走了出來,多爾袞的臉上清瘦了許多,一副久病初愈的樣子。

滿人在山東進退失據,即不將軍隊撤回,又不出動大軍增援,王福為止百般猜測都不得要領,答案其實很簡單,多爾袞從二月份開始就纏綿床側,差點一命嗚呼。

多爾袞體弱,每年春夏之交時就會胸悶氣喘,豪格還據此罵多爾袞明明是一個無福之人卻要和自己爭皇位,往年這種胸悶氣喘不算大事,影喘不了多爾袞處理朝政,今年的病勢卻來得特別重,讓多爾袞連床都難予下來,更別說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