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1 / 4)

滿人這種形同奴隸制的落後制度,在關外人少時尚可以實行,而且更加有效率,可是到了關內,哪怕他們只據了京畿、山西、山東三地,人口和以前相比也增加了至少十倍,文化更是先進了數百年,自然不是滿人簡直的制度能夠適應。

歷史上,滿人雖然用武力迅速征服了全國,可是接下來的就是反覆的起義,直到十幾年後,將明朝的各項制度吸收完畢,完善了滿清自己的各項典章制度後,天下才開始平靜,真正將所有漢人都變成滿清需要的奴才,至少是要到百年後的乾隆時期才行。

只是多鐸一場大敗,將滿人速勝的希望成為泡影,沒有武力的全面壓服,滿人政權各種水土不服的症狀就如雨後春筍一般,一茬茬冒了出來,多爾袞雖然被皇太極封為睿親王,那是指他的軍事才能,看他在入關之後的所作所為,以及死後迅速被清算,連屍身都被人挖出來鞭打,完全是一個政治白痴。

若是有洪承疇這個熟悉大明各項事務之人提點,多爾袞或許會想到辦法化解,可是偏偏洪承疇死了,連以前那個落第秀才范文程也不在,雖然攝政王府的文臣還有不少,卻沒有人能夠真正比得上洪承疇和范文程兩人。 多爾袞應付起來顧此失彼也不為怪。

從三月份開始,大明朝廷每半月就發出一份邸報,邸報上的內容形式多樣,每次都有一篇對滿清官員地勸告,而且對於滿人的一些野蠻制度大加批判,將滿人一概以韃子、蠻夷之類稱呼。

每次大明邸報出來,大概一週左右就會在北方出現。 半個月就可以到達北京,雖然有禁令。 許多官員還是互相傳抄,屢禁不止之下,多爾袞下達了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宣佈無論身居何職,凡膽敢私藏、傳閱明朝邸報者,一經查實,立斬不赦。 只要懷疑有人私藏。 衙役就可以直接拿人。

對於多爾袞的這條禁令,許多漢大臣極為反感,他們在大明享受慣了說話的自由,哪怕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子也可以對朝政說三道四,更不用說那些御使便是連皇帝也敢亂噴,雖然有打板子的時候,可是當一件事惹起群臣反對時,皇帝也只能退讓。 在滿人這裡,他們不但失去了說話地自由,連看一份大明的邸報也要處於極刑,兩下一比較,誰高誰低一目瞭然,更多地人轉著心思。 是不是也要找機會辭官歸鄉?

紫禁城清脆的鳴金聲響起來,各個滿漢大臣從太和殿魚貫而出,漢大臣還穿著寬大的官服,頭髮垂肩;滿大臣卻穿著窄服,前額光亮,腦後留著金錢鼠尾,兩者涇渭分明,互不混淆。

不過,也有例外,各個滿漢大臣都已離開後。 一人五十歲左右的人慢悠悠的出來。 此人身上是寬大的漢服,只是額頭光亮。後面留了一根金錢鼠尾,可謂是滿漢不分,不論不類。

說起來,此人大大有名,姓孫名之獬,祖籍山東,仍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 館試第一,授檢討,後升侍講,如今在大清任禮部侍郎。

天下未定,滿人入關仍允許明朝降臣上朝時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分立,各站一邊,孫之獬斷定大清將取得天下,為了表明自己降清的決心,他率先剃髮易服,把自己打扮成滿人模樣,上朝時企圖和滿人站在一起,只是滿人將領剛入關,正是信心百倍之時,根本看不起漢人,又如何允許一名漢人混入他們地行列,毫不猶豫的將孫之獬推了出來。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這些士大夫來說,頭髮,服飾看得比對王朝的忠誠還重要的多,雖然同是投降滿人,孫之獬的行為還是讓多數漢臣不恥,當孫之獬被滿人推出來想重回漢人大臣佇列時,幾名漢大臣故意手挽手,同樣不讓孫之懈站回原來的的佇列。

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惱羞成怒之下向多爾袞上書,書中言道:“大清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大清之從漢舊,而非漢舊之從大清,難言平定,難言臣服也。 ”

歷史上,孫之獬地上書迅速被多爾袞採納,多爾袞悍然下令所有漢人都必須剃髮易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全國各地一時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風,無數不肯剃髮易服之人被殺,孫之獬因而得到賞識,而禮部侍郎躍為兵部尚書。

只是這位剃髮易服的首倡者也沒有得到好下場,他為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就被人告發貪汙受賄,結果丟官去職,只好捲起鋪蓋回到老家,恰逢謝遷起義,孫之獬一家都落到義軍手中,義軍上下都對孫之獬恨之入骨,孫家男女老幼一百多人都被義軍斬首,孫之獬本人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頭皮上被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