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3 / 4)

萬兩,朝廷的收入還是達三千六百五十餘萬兩。

這個收入超過大明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不過,除去銀行和海關收入,只記田賦、鹽稅等稅種收入,離永樂年間的三千三百萬石還是有很大差距,釐清吏治後,百姓並沒有感覺到加重,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鹽稅提高到每引二兩銀子,允許鹽商對鹽自由買賣,朝廷不再對鹽引進行限制,鹽商少了重重盤剝,鹽價反而下跌了不少,由原先的二十四五,七八文一斤下跌到二十文以下,正賦由弘光元年的七百餘萬兩增加到一千五百萬兩,多是一些地方壕紳瞞報,少報,這個數字不過是恢復到萬曆年間南方的水平,少了官府層層加派和數目極大的火耗,普通百姓的負擔普通有所減輕。

弘光三年,朝廷對官吏薪俸的支出達到九百餘萬兩,真正的大頭還是軍費的支出,弘光三年軍費一項,朝廷開支達到二千二百餘萬兩,除去水師五百餘萬兩,陸軍的支出還是高達一千七百萬兩,加上教育,道路,河務等各項支出,朝廷收入雖高,只是略有盈餘。

這種略有盈餘正是王福需要的,無論是鹽稅、海關、銀行,這幾項的稅收或利潤潛力還沒有挖出來,預計至少十年內,王福不用擔心會覺得無錢可用。

沒有層層加派,又沒有了火耗,年景又好,許多普通百姓都感到鬆了一口氣,到了年底,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了一點餘錢,缸裡也有了存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到了年底,家家戶戶都要磨幾升上好的白麵,買幾斤大肥肉,另外還要給自己的老婆,孩子扯幾尺布,做上一件衣裳。

大年第二天,天色剛剛矇矇亮,鞭炮聲就一陣緊一陣,整個南京都沉靜在一片熱鬧之中,幾乎所有小孩都穿上了新衣,不顧寒冷走出家門,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夥伴炫耀。

皇宮裡也是一團喜氣,解憂公主和她的弟弟已經滿二週歲,一大早,王福剛剛梳洗完畢,解憂公主和弟弟已經一蹦一跳的來到王福寢宮外,人還沒到,解憂公主稚嫩的聲音已經響了起來:“父皇,父皇,快起來,我們要向皇奶奶拜年。 ”

聽到女兒的聲音,王福的心情一片溫馨,弘光三年,朝局的平穩讓王福有更多的空閒時間陪著一兒一女玩耍,看著兒子和女兒從呀呀學語,蹣跚走路到順利的開口叫出父皇,走路如同風一樣,那種做父親的自豪絲毫不比治理一個國家欣欣向榮遜色。

王福走出寢宮,兩個如同粉雕玉琢的娃娃已經站在門口,正用烏溜溜的眼睛向裡面張望,他們身後是兩名雍容華貴的**,王福一手一人,將兩個娃娃的手牽住:“解憂,焯兒,走,咱們去給奶奶拜年。 ”

最後三天,月票翻倍,辛苦了一個月,三天內就要見分曉,新的一週,新的一卷登場,求月票!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二章北伐開始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二章北伐開始(今天第二更求月票!)

皇長子被取名為朱慈焯,焯這個字有明白透徹之意,有兩種讀音,念(zhuō)時才是這個意思,歷史上本來是永曆帝朱由榔第六子的名字,不過,現在弘光朝沒有滅,自然不會有永曆帝,朱由榔的這個兒子也還沒有出生,王福就給兒子先取了這個字。

只是王福對於這個名字還是有點不滿意,無奈朱元璋給他的後代取名煞費苦心,不但指定輩分,而且後一個字也只有半個字的選擇餘地,朱由檢、朱由校、朱由崧、朱由榔只能取木旁,下一輩則只能取火旁,崇禎皇帝的五個兒子分別取名為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炤、朱慈煥,留給王福的選擇自然不多,穿越成別人,自己的兒子不能跟自己姓,連取名也有這麼多限制,這讓王福頗為鬱悶。

好在隨著兒女一天天長大,這種鬱悶隨之而散,每天看到兩個小人兒的笑臉,聽到他們甜甜的嗓音,王福以前那種孤寂感越來越少了,他發現,自己終於溶入了這個世界,解憂公主和朱慈焯就是自己溶入三百多年前這個世界的紐帶。

王福牽著孩子來到慈寧宮,鄒太后遠遠看到解憂和朱慈焯兩人,不顧自己的身份,已經站到門外,兩個小人兒歡呼了一聲,掙脫王福的手,向鄒太后飛奔過去,一邊跑一邊 “皇奶奶,皇奶奶。”的叫著。

在他們心中,皇奶奶比父皇可親多了。 父皇雖然陪他們玩,可是有時候太過嚴厲,唯有這個皇奶奶,對他們的各種要求都有求必應,

“小心,小心。 ”這兩個小人兒撒腿向太后跑去,急得他們地母親也大喊起來。 若不是礙於宮廷規矩,她們恨不得跟在後面小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