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執行不執行,有著一條總比沒這一條好,會不會有人這麼說?嘿嘿,陸軍也是這麼想的!陸軍就趕緊找出了對策:改革。陸軍搞了一個“陸軍省,參謀本部,教育總監部關係業務擔當規定”,把三衙門的活再重新排了排,原來陸軍省的動員計劃,治安維持的活全轉移到參謀本部去了,人事也得和參謀本部,教育總監商量著辦。那陸軍省還有什麼權?沒了,這一下你找什麼王八蛋來當陸相也動不了陸軍一根毫毛啦。這其實就是以後陸軍更加桀驁不馴的由來。所以說有時候好的願望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只要天皇領軍這一條還在,你怎麼改都沒用。
陸軍準備好了後路,回過頭來跟山本算賬來了。這次打的旗號是“反腐敗”。面子上的事情是海軍在西門子買東西的時候有人吃了扣,其實是以山縣有朋,上原勇作為首的陸軍在向海軍反攻倒算。這次陸軍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全部傳媒(那時也就報紙什麼的,沒電視,也沒網路)連篇累牘發表各類內幕訊息,氣壞了的民眾也就自發(?)地上了街,把個國會議事堂給包圍起來了:奶奶的,海軍貪汙,你海軍大將還當著總理大臣?快下臺。
山本就向陸軍求援,因為陸軍管著國內治安方面的軍隊使用,應付“突發事件”嘛。可這次陸軍不管,楠瀨陸相的理由冠冕堂皇:我們這邊值日表還沒排出來呢,派兵歸陸軍省還是歸參謀本部誰也不知道。再者說了,軍隊是保護國民的,不是用來鎮壓在要求正義的國民的。真有宵小之徒混在裡面的話,由警察去管吧。
這警察也不知是誰管的,一到國會議事堂前就把刀給拔出來了。示威的民眾一見,如火上加油,這一來一發不可收拾,貴族院也站出來指責山本了。山本一琢磨,沒治了,只好辭職下臺。
陸軍也不趕盡殺絕,下臺就下臺了。後來追查西門子事件的時候,雷聲大雨點小,最重的也就判了四年半,還是緩刑。哈哈,腐敗人人有,何必太認真。
其實當時陸軍也不是一人沒派,派了一員狠將————駐朝鮮憲兵司令明石元二郎來了。派他來幹嘛?那還要說嗎?人家明石元二郎在彼得堡都能鼓搗出革命來,在你個東京什麼鼓搗不出來。沒準人家明石還在嘀咕:“咳,就這麼個破事,還要我老人家親自出手?”這就是老冰在前面“自發”二字後面打問號的原因。
從這件事以後,陸軍(後來再加上海軍)就真正開始無法無天,為所欲為了。用句俗話說叫做“長能耐了”。
這撥長了能耐的軍人們,首先趕上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可是大大地拙劣表演了一番,為太平洋戰爭和失敗埋下了伏線。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十九)
大正三年(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德國,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和英國,俄國,法國等組成的協約國之間打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被先後捲入的有38個國家的15億人。光士兵戰死就達900萬人,因戰禍而死平民更遠高於此數,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曾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騎士精神從戰場上消失了,戰場成了一個單純的殺戮的場所”。
由於日英有同盟關係,所以日本自動加入了協約國。要不然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表現,也還真不能肯定他們會把寶到底押在哪邊。
大戰的主要戰場是在歐洲,沒人關心亞洲。這樣日本人可算逮著了機會,8月15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其交出膠州灣租界,23日日本向德國宣戰,25日日本向奧匈帝國宣戰,擠進戰爭去渾水摸魚,在亞洲太平洋大撈油水。
德國在亞太地區原來就沒有多少兵,步兵兩個營兵力左右的青島守備隊和一個華北派遣隊,海軍是由兩艘裝甲巡洋艦和三艘輕巡洋艦組成的一個小艦隊。對全力以赴乘火打劫的日本軍隊不夠當一碟菜的。於是陸軍出動了一個師團和海軍的第二艦隊,加上英軍一個營配合於11月17日 攻佔了德國的租界青島,海軍則派了一支“南遣艦隊”,早在10月14日就把赤道以北的南太平洋的德國領地照單全受。後來讓日本人傷透了心的塞班島就是那時候落到了日本人手裡的。二次大戰時當然後來又被美國人拿了過去。
大家眼睛都盯著歐洲,誰也沒有注意日本人在亞太的小動作。就美國人盯著不放,美國是一直把拉美看作後院,太平洋看作門前池塘的。日本人的小動作在美國人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就到他本家大叔英國那兒去告狀。可本家大叔那兒也吃緊了在,說不要吵了,全到歐洲來幫忙吧。要求日本派三個軍團15個師團的陸軍去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