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雲臺 作者:圈圈

!”近來,鄧瀚卻也不再和楊修惡語相向,兩個都有智慧的人,互相之間打交道,卻也相得。

“有書讀便是樂事,於我而言,竹編紙張都是書啊!”正抱著一捆竹簡的鄧瀚卻是笑道。

看著鄧瀚並不健碩的身體,卻能輕鬆抱起那麼一摞竹簡,楊修只是看在眼裡,心下驚異。“子浩,讓館中下人幫你搬到房中吧,那還用你親自動手啊!”

“呵呵,不必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動一動,權當鍛鍊了,更何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麼!”

“倒也有理,”見鄧瀚如此作為,楊修卻是不再相勸,轉而指著書堆中一沓紙卷說道,“說來也是託了有了公子紙的福氣,喏,瞧見那一摞紙張了吧,那可是丞相新近才著就的書籍,正因為有了這些紙,倒是方便了傳抄!”

“是丞相新書,不知其名若何?”

“據丞相所言,尚未思得名號,不過是新近著就,只因近來公務繁忙卻是無暇名之。卻是丞相依前人所著諸般兵法,並雜以親身經歷,加以解注而成!”楊修解說道。

“看主簿大人這般清楚,莫非你也曾參與其中?”

“那裡,丞相自是天下雄才,文韜武略無一不精,那用得著我等相助,最多不過是為丞相鞍前馬後,端茶倒水罷了!”儘管楊修這般說,不過他臉上的神情卻看上去很是自豪的樣子。

“哦,原來如此,那不知丞相這本著作何以名之?”

“尚未名之,丞相所作本書,也是新近而成,而近來丞相卻是忙於國事,卻是沒有空閒為之命名!此書卻是丞相多年來為國治政,驅兵掃賊辛苦生涯總結之作,卻也參照了些前人的兵法,加之丞相的親身經歷而成,誠乃是一部集古今之大成,匯通兵家,儒家,道家,法家之鉅作!”

“既如此,就叫它孟德新書,不就可以了!”鄧瀚卻是隨口道,畢竟他記憶中曹操確實是寫過這麼一本書,這便順嘴這麼一說。

“孟德新書,聽著不錯!”楊修這般評價道。

對於這本或許正是歷史上失傳的孟德新書,鄧瀚卻是接過後便展卷而覽。說起來,他轉世後,卻也在水鏡莊讀過許多的前人古籍。水鏡先生自是也安排他博覽群書,不拘一格,加之鄧瀚前世的經驗,他在看這本書時,也能從中看到更多的東西。雖然身處於曹操的對立面,可是鄧瀚對於這位時下可以說是最雄才大略的亂世奸雄,還是由衷的佩服。

想象一下曹操其人,本一漢末之時的微末小吏,宦官之後,定著被士人厭惡的家境,卻在這亂世之中,尋隙而起,任天下之智,以霸道求王道,挾天子以令天下,這種膽略,這份魄力自是當世第一人,想想當年,董卓亂政,數十萬西涼軍馬,虎踞洛陽城,狼顧天下,其威勢之強,即便是號稱四世三公,天下官吏半出其門下的袁氏一族,也不得不或委曲求全於內,或東出虎牢以避禍,唯有曹操卻是敢矯詔而振臂,首倡議而聚義兵為國除賊。

縱書一覽,鄧瀚自是感到了曹操文中那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采,感到了那股天下群雄捨我其誰的霸氣。不過,在欽佩曹操的同時,鄧瀚的心中卻是覺得有些心緒不寧,想曹操以如此的膽略,加上手下當世之英傑如二荀,郭嘉,賈詡,劉曄,董昭之智謀,任憑劉備於荊州佔據,豈不有些怪異,或許之前受制於北疆的袁氏餘孽,而今北方一平,若是一旦南下,又該是何等的傾力一擊!

如今的荊州凝聚了鄧瀚多少的心血,鄧瀚自己當然清楚,成就瞭如今的荊州交州,這卻是鄧瀚重生以來的驕傲,讓劉備的麾下留住了徐庶,引來了甘寧,陸遜,早早的留用了文聘,黃忠以及魏延等人,也讓劉備的實力比及前世有了莫大的膨脹,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利弊相隨之下,也讓鄧瀚一時之間看不清了迷霧重重的前路。

“且住,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猛然間的鄧瀚想起了這句話,“看來,或許是我這些年來,雖然經歷了一些事情,可是還不夠,磨鍊的還是太淺啊!”

放下了心間的鬱卒,隨手將手中的孟德新書擱在了一邊,取過了架在一旁的青峰劍,鄧瀚卻是想外出走走,來了許都這麼多天,他卻是還沒有出去逛過,這可是和他原本想得做一個狂士的形象大有不符,還想著如歷史上,張松入許都,稍做停歇便能回返荊州。可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鄧瀚他也不像是個面目可憎的,曹操也沒給他機會讓他譏諷,倒是曹操的一本書,還差點讓他迷了心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