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1 / 4)

小說:焚書 明 李贄- 作者:套牢

籬邊小雨催黃菊,山岫明星報曉雞。自有深公為伴侶,何妨一笑過前溪!

赴京留別雲松上人

支公遁妓此山居,深院巢雲愧不如。自借松風一高枕,始知僧舍是吾廬。

風吹竹柏袈裟破,月滿池塘鐘磬虛。獨有宿緣酬未畢,臨歧策馬復躊躇。

望魯臺禮謁二程祠二程俱產於此

日暮西風江上臺,森森古木使人哀。二雲一夜真堪賦,魯國何年入望來?

千載推賢唯伯仲,百年想像見嬰孩。翛然欲下門庭雪,知是先生愛不才。

增補一

答李如真

弟學佛人也,異端者流,聖門之所深闢。弟是以於孔氏之徒不敢輕易請教者,非一日矣。

蓋恐其闢已也,謂其志不在於性命,恐其術業不同,未必能開我之眼,愈我之疾。我年衰老,又未敢泛泛然為無益之請,以虛度此有限時光,非敢忘舊日親故之恩,如兄所云“親者無失其為親,故者無失其為故”之雲也。念弟非薄人也,自己學問未曾明白,雖承朋友接引之恩,切欲報之而其道無由,非能報之而不為之報也。

承兄遠教,感切難言。第弟禪學也,路徑不同,可如之何!且如“親民”之旨,“無惡”

之旨,種種“不厭”“不倦”之旨,非不親切可聽,的的可行。公念弟至今德尚未明,安能作親民事乎?學尚未知所止,安敢自謂我不厭乎?既未能不厭,又安能為不倦事乎?切恐知學則自能不厭,如飢者之食必不厭飽,寒者之衣必不厭多。今於生死性命尚未如飢寒之甚,雖欲不厭,又可能耶?若不知學,而但取“不厭”者以為題目功夫,則恐學未幾而厭自隨之矣。欲能如顏子之好學,得歟?欲如夫子之忘食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又可得歟?況望其能不倦也乎哉!此蓋或侗老足以當之,若弟則不敢以此自足而必欲人人同宗此學脈也。

何也?未能知學之故也,未能自明已德故也,未能成己、立已、盡己之性故也。惟德有未明,故凡能明我者則親之;其不如己者,不敢親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損,不敢親也。

既不敢親,則惡我者從生焉,我惡之者亦從生焉,亦自然之理耳。譬如父之於子然,子之賢不肖雖各不同,然為父者未嘗不親之也,未嘗有惡之之心也。何也?父既有子,則田宅財帛欲將有託,功名事業欲將有寄,種種自大父來者,今皆於子乎授之,安能不以子為念也?今者自身朝餐未知何給,暮宿未知何處,寒衣未審誰授,日夕竊竊焉唯恐失所尚,無心於得子,又安知有子而欲付託此等事乎?正弟之謂也。此弟於侗老之言不敢遽聆者以此也。弟非薄於故舊之人也,雖欲厚之而其遭固無從也。籲!安得大事遂明,輪迴永斷,從此一聽長者之教,一意親民而宗“不厭”“不倦”學脈乎!

且兄祗欲為仁,不務識仁,又似於孔門明德致知之教遠矣;今又專向文學之場,精研音釋等事,似又以為仁為第二義矣。雜學如此,故弟猶不知所請教也,非薄之調也,念兄未必能並弟之眼,愈弟之疾也。大抵兄高明過於前人,德行欲列於顏、閔,文學欲高於遊、夏,政事不數於求、由,此亦惟兄之多能能自兼之,弟惟此一事猶惶惶然恐終身不得到手也。人之賢不肖懸絕且千萬餘里,真不可概論有如是哉!弟今惟自愧爾矣。(《李溫陵集》卷一)

答何克齋尚書

某生於閩,長於海,丐食於衛,就學於燕,訪友于白下,質正於四方。自是兩都人物之淵,東南才富之產,陽明先生之徒若孫及臨濟的派、丹陽正脈,但有一言之幾乎道者,皆某所參禮也,不扣盡底蘊固不止矣。五十而至滇,非謀道矣,直餬口萬里之外耳。三年而出滇,復寓楚,今又移寓於楚之麻城矣。人今以某為麻城人,雖某亦自以為麻城人也。公百福具備,俗之人皆能頌公,某若加上辭,贅矣。故惟道其平生取友者如此。(《李溫陵集》卷一)

與焦從吾

此間自楚倥去後,寥寥太甚,因思向日親近善知識時,全不覺知身在何方,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將至。蓋真切友朋,死生在唸,萬分精進,亦自不知故耳。自今實難度日矣。去年十月曾一到亭州,以無處館宿,不數日即回。今春三月復至此中,擬邀無念、曾承庵泛舟白下,與兄相從。夫兄以蓋世聰明,而一生全力盡向詩文草聖場中,又不幸而得力,故於死生念頭不過一分兩分,微而又微也如此。且當處窮之日,未必能為地主,是以未敢決來。然念兄實不容不與弟會者。兄雖強壯,然亦兒於知命矣。此時不在唸,他年功名到手,事勢益忙,精力漸衰,求文字者造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