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已經不那麼自信了,悲觀情緒溢於言表。從他的主觀願望來說,他的確認為“文化大革命”是為他自己的黨和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臨終前,他也不認為是件大好事了,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裡面確實也存在著他對清除官僚主義等多年積弊的真誠願望和他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可是理想世界追求的結果是釀成一場空前浩劫。這種始料不及的事與願違,對於毛本人來說,就具有更加濃重的悲劇色彩了。
八。以階級鬥爭達到理想模式
作為偉大的革命家與思想家,毛澤東一生的興趣主要偏重於實踐,而不是理論。這一點,初登革命舞臺時的青年時代如此,在他的晚年表現得尤其突出,而且,他晚年的實踐才能也比理論才能顯現得更為充分。在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和起伏不定的經濟建設中,他的過人的膽略和氣魄,可說是隨心所欲;而理論方面卻不能這樣說。
1957年以後,他基本上沒有再寫過嚴格意義的理論著作。今天我們研究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文字方面的依據多是他的一些片斷零星的講話、批示等。然而,更重要的是從他晚年實踐中,可以探尋出他思想的發展軌跡、基本輪廓和主要內容。
毛澤東晚年考慮得最多的是兩個問題,即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上所述,前者的答案是“五七”
指示所描寫的對未來社會的理想模式,而後者的答案
312
603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即階級鬥爭的理論。
帶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是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的核心。
看來,他自己並不諱言這一點。前面談到,1958年,在北戴河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講話中,他就說了這樣的話:“空想社會主義的一些理想,我們要實行。”社會主義的歷史還很短,蘇聯的問題很多,毛決心走中國自己的路。他首先是設計了一個社會主義的目標模式。這個目標模式,他多次談到過。
在前面我們引述過的1958年他同劉少奇、陳伯達等人那次談話中,作了具體形象的描述。直到1966年5月,他給林彪的信中,展示的仍然是幾年前所勾畫過的那幅圖景。
概括地說,毛澤東希望建立一個純粹公有制成分、實行產品經濟、分配上大體平均的,限制“資產階級權利”的自我封閉式的“社會主義”樂園。在這個社會里,產品並不豐富,但是分配平均;社會分工極為模糊,但是“公正”
;所有制成分單一,但是“純潔”。總之,平等、公正、純潔,是毛澤東晚年執著追求的人類社會目標,至少是中國社會的目標。這個目標他認為屬於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貫徹了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但實際上,是他在1947年批評過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
毛澤東晚年設計了社會主義目標模式,同時也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模式的基本途徑,一言以蔽之,這就是“階級鬥爭”。
可以說,毛不僅一直把階級鬥爭作為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武器,也一直把它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最後形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1955年,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是由他定性的。當時人民日報編輯部就此事件草
313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703
擬了一篇社論,毛在審閱時加寫了三段,其中有此一句:“在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的偉大運動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反革命分子必然要更加進行破壞活動。”
這表明他在政治上也接受了斯大林公式:社會主義越發展,階級鬥爭就越尖銳。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之後,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曾一度有所改變,批評過斯大林的這一觀點。這一改變反映在八大政治決議中,就是“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
1957年2月,他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其中說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激烈的對抗和衝突,表現為激烈的階級鬥爭”。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
;從而認為,在我國“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可是,時間只過去幾個月,反右派鬥爭又一次改變了他的論斷。到6月公開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