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惲代英(1895—1931)
,江蘇武進人。
五四時期組織和領導了武漢學生愛國運動,並創辦利群書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
1920年與蕭楚女等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任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主編《中國青年》雜誌。第一次大革命期間,由黨派往黃埔軍校任政治總教官。在黨的五次、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均被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
1930年4月在上海被捕,第二年4月在南京犧牲。
113
新民學會701
某學會——人物,都不免有點虛浮,少深沉遠大之計,少懇摯之意。“
1921年以後,少年中國學會會員思想的分化日趨明顯,原來在口頭上標榜社會主義的人,也愈來愈反對馬克思主義,大多數會員則照舊走資產階級學者的老路。
1921年7月,在南京召開的會員大會上,鄧中夏鮮明地指出,學會“必須要確定主義,如無一致的主義,必然使學會分裂。”這次大會之後,該會即日趨渙散,到1925年,實際上已停止了活動。
1925年,該會印發徵求會員意見的調查表,其中有“對於會務之改進抱何種態度”一欄,毛澤東的回答最明快:“會員所抱主義顯然有互相沖突之點,且許多會員精神不屬於學會,少年中國學會在此時實無存在之必要,主張宣佈解散。”
新民學會的“改造中國與世界”
的宗旨,是1920年7月,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會員在蒙達尼舉行的會議上正式確定的。
確定以後,他們寫信告訴了毛澤東。毛接到信後,非常高興,並立即回信說:“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學會的方針,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並且我料到是與多數會友的主張相合的。”
學會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新思想,探尋改造中國的道路和方法。會員們的集會,以及相互之間的通訊,除經常討論個人出處、立身行事、會務開展外,多是談論國家大事和世界局勢,以及探討社會思潮和思想方法,最後一個階段,則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革命經驗為主。
為了互通情況,加強聯絡,交換心得,引導會員走上正確的革命道路,毛將1918年至1921年初,他所蒐集到的會員之間比較重要的信件(參加這些通訊的會員近40人,內中有女會員七八人)
,按內容和時間彙編成三集《新民學會會員通訊集》,寫有發刊緣
114
801新民學會
起或序言,並且在一些信的前面加標題和按語。
《通訊集》由長沙文化書社印發,未對外發行,僅發給會員和一部分有關的“會外同志”。
第一集共13封信,其中毛澤東的有3封。第二集共30封,其中毛的有7封。這兩集涉及的內容較廣,主要包括勤工儉學問題,求學方法,人生觀、宇宙觀的討論,國際國內大事,以及會務開展,等等。最重要的是第三集,有7封信,主要是毛同蔡之間有關共產主義理論和建黨問題的討論。這三本《通訊集》生動地反映了毛和他的戰友在五四運動前後的一些思想動態,以及他們登上中國政治舞臺最初階段的一些活動。在這些充滿豪情壯志的信件中,感人至深的,就是以毛為首的這一代先驅,他們在青年時期,就毅然肩負起似乎是“老虎抓天,無從下手”的改造中國和世界的責任;就決心在這夜氣如磐、狐鼠橫行的世界中,開闢出一條光明大道;而且是那樣無所畏懼,充滿信心,那樣無私忘我,重視集體,既著重團體的作用,尤信任群眾的力量;他們的革命浪漫主義和實事求是的現實精神結合得如此緊密。
《會務報告》第一號中,毛澤東還總結了學會從成立以來的優缺點:“我們學會無形中有幾種信條:像‘不標榜’、‘不張揚’、‘不求急效’和‘不依賴舊勢力’皆是。”這一切做法,都是為的“打基礎”
,“要將來結果好和結果大,就應該將基礎打得好,打得大”。由於“不依賴舊勢力”
,會友都具有一種創造精神。多數會員頭腦清新,沒有陳腐氣,能容納新的思想;富奮鬥精神,於改革生活,進修學問,向外進取,都能看出這點;還具有互助及犧牲精神。缺點在有些會友遇事
115
新民學會901
較輕率,難免幼稚;做事也多於求學,思想難免有幼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