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大源”
,
130
421毛澤東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的
既是“宇宙真理”
,又是“思想道德”。
“思想主人之心,道德範人之行。”
他強調一個人要確立信仰和志向,首先要研究哲學和倫理學。他認為人生目的在“實現自我”
,極力主張“身心並完”
,“發達自己身體及精神之能力至於最高”。
從而十分強調個人主觀意志的能動作用,即“個人精神主義”
,追求“獨立所有”
的道德完美境界。
基於誇大個人主觀意志的作用,譚嗣同和楊昌濟都弘揚“心之力”的作用,毛澤東以“心之力”為題,寫了一篇作文,唯心主義的老師對此文獎掖備至,打了一百分。這種從學生時代形成的“改造世界”
、“捨我其誰”
的唯心觀念的積極意義在於:用自己的理想喚醒國人,變化民質,來改造這個舊世界。
這個從學生時代形成的觀念,似乎貫穿他一生。
毛澤東當年這種探究大本大源的另一思想特徵,來自他年青時所掌握的辯證法,即認為運動、抗爭為宇宙人生的普遍規律。他從體育之研究,人皆樂“動”
,而得出“天地蓋唯有動而已”這一理論觀點,認為“動”是天地身心的本性。
他對一切差異、對立、衝突,不僅持肯定態度,而且持喜愛態度;自然界水力、風力因遇地勢之抵阻,而益增其奔猛怒號;戰國、三國競爭之時,“事態百變、人才輩出”。他的結論是:“安逸寧靜之境不能長處,非人生之所堪;而變化倏忽乃人生所喜也。”不斷運動,頑強奮鬥,克服外界抵抗,實現自我,成了他身心存在不可缺少的一大需要。他在早年的日記中寫的:“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與地奮鬥,其樂無窮!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看來也並非單純從身體鍛鍊得來的偶感,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本源思想,並且是一貫身體力行,也為後來歷
131
毛澤東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的521
史證明的他的人格個性的一個特點。
有感於國家的危亡和追求個人的進步,毛澤東和同窗好友蔡和森、蕭子升、蕭子暲兄弟、陳昌、張昆弟、羅學瓚等十五六人,都深受楊昌濟老師影響,再加上校外好友羅章龍,他們都具有“一種奮鬥的和向上的人生觀”
,都有一種共同的感想,就是“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
,如何達到這種目的?
他們感到急待討論的是“個人生活向上”的問題。從1915年到1917年冬,他們“有遇必討論,有討論必及這類問題。討論的情形至款密,討論大概在百次以上。”最後的結論,就是“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於是新民學會於1918年毛澤東畢業前夕的4月正式成立。學會的宗旨為“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1920年學會宗旨改為“改造中國,改造世界”。會員最多時達七八十人。學會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了打基礎的作用,其中30多人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
1918年初夏,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從上述情況可以作這樣的總結:有兩個方面為他爾後接受馬克思主義和從事艱鉅的革命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是他自己的學識才具、革命氣質和思想方向,已經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尤其是知行結合的實踐精神。二是,他不是單槍匹馬孤軍奮鬥,而是結合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一個進步的團體,共同追求真理,共同從事戰鬥。
畢業之後,恰遇赴法勤工儉學的機會,毛澤東和一群學會會員第一次來到北京,這是他久已嚮往的地方。十多個會員前後兩批到法國去了,他決心留在國內,潛心研究中西學
132
621毛澤東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的
說,探求救國救民之道,併為學會打好基礎。在北京停留的半年使他眼界大開,進一步瞭解到俄國和歐洲革命的情況,以及國內政治和思想界的新形勢。
他結識了陳獨秀和李大釗,接觸了許多思想激進的人物;吸收了許多新的思想,也包括馬克思主義的粗線條知識;參加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交結了許多思想先進的青年朋友,腦中裝滿了許多社會實際問題。
其間最為震動的是俄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