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月革命的勝利,使人們看到新的曙光,感到中國會有新的出路。毛澤東自己回憶這半年的生活說:“政治的興趣繼續增加,思想越來越激進。”後來他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

“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這可以看作是對他本人思想歷程的敘述。

毛澤東帶著許多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動經驗,於1919年4月回到長沙。五四運動爆發了,他立即投入這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他透過學會會員積極領導了湖南學生和各界的愛國運動,這一革命實踐,標誌毛澤東偉大革命生涯的開始,也是他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所在。他主編的四期《湘江評論》,充滿了反帝反封建的反叛精神。他自己共寫了大小40來篇文章,尤其是《民眾的大聯合》長文,在全國發生了影響。

這個刊物被封閉之後,他繼續利用其他報刊,發表了許多批判舊社會,鼓吹新思想的文章。

綜觀毛澤東在五四運動那幾個月內寫的文章,唯物主義思想大大前進了一步,集中表現在崇尚科學與民主,反對迷信盲從,反對以孔子為中心的守舊思想。他認為辦事情,研

133

毛澤東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的721

究問題,都要“踏著人生社會的實際說話”

,要“研究事實和真理”

;要敢於“狂妄”

,要敢於打破各種強權和獨斷,不能“鬱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隸”。這些文章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有了某種初步的認識。

在他撰寫的《湘江評論》的創刊宣言中,提出吃飯問題是人類生活最根本的問題:“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後來在《學生之工作》一文中,還明確指出:“社會制度之大端為經濟制度”。這可以說明,毛澤東已開始注意到經濟生活和經濟制度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認為貴族、資本家及其他強權者,“所賴以維持自己的特殊利益,剝削多數貧民的公開利益者”

,無非就是“知識”

、“金錢”和“武力”這樣一些法寶。他們同廣大勞動人民之間,是“貧富”

、“智愚”

、“強弱”根本不同的階級。

“幾個人享福,千萬人要哭,實業愈發達,要哭的人愈多”。

許多文章很注意用經濟原因去分析西方國家的政治情況,認為罷工與社會革命都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國家,“連空氣陽光都專利起來”。這也說明,他已認識到經濟關係對人們的政治地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已初步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來說明社會與國家間的對立。顯然,這裡有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他在總結巴黎和會文章的結尾,還預言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設有戰爭,就是階級戰爭”。

他滿腔熱情地謳歌當時各國人民洶湧澎湃的革命鬥爭;尤其歡呼“俄羅斯打倒貴族,驅逐富人,勞農兩界合立了委辦政府,紅軍東馳南突,掃蕩了多少敵人,協約國為之改容,全世界為之震動。”

由於毛澤東開始走向唯物主義並以此觀察社會歷史,也

134

821毛澤東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的

就必然重視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及其歷史作用。他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不過是一些留學生、哥老會和新軍在活動,“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無關係”。這是一個偉大的覺醒。這樣,讀《倫理學原理》時冥思苦想的唯心主義,“聖賢豪傑”

同“愚人”

、“小人”

,教化與拯救的關係,就讓位於“民眾的大聯合”這一改造國家社會的根本力量了。當年世所公認的《民眾的大聯合》這篇重要文章,標誌毛澤東已開始用不成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並且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吹起了最初的一聲號角。

毛澤東這時還分不清馬克思主義同無政府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間的原則區別,因而他曾幻想“呼聲革命”

,“溫和的手段”的革命,也贊成“多研究些問題”

,但這兩種世界觀的鬥爭誰勝誰負的問題,已在《湘江評論》上露出端倪,顯示出了必然的趨勢:即對封建主義的痛恨,對資本主義的排斥,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在1919年7月14日出版的《湘江評論》創刊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