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491為毛澤東思想研究開拓新的領域

時,他認為研究西學必先通中學,他的職責是守在國內。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次到蘇聯外,平生未出國門,他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沒有直接接觸。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對僅有的幾本馬列著作反覆研究,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延安時期他才有可能系統讀到一些馬恩列斯的著作。

“大躍進”

失敗以後,他才著意研讀政治經濟學。自早年到晚年,觀世立言,待人行事,他受中國文化傳統影響至深且巨。

全國解放後,顯然對中國古籍更感興趣,他首倡標點印行的古書第一部是《資治通鑑》,其次是《二十四史》。

儘管運用觀點,不必引證,但以下情況也決非偶然:通觀《毛選》五卷,極少引用馬恩原著,列寧著作也限於哲學,斯大林著作稍多幾處,而中國古籍則信手拈來,觸目皆是,從五經四書、諸子百家、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到詩詞曲賦、筆記小說,能找到幾百條成語典故。尤其《資治通鑑》是常置案頭的,跟人說過,他讀過七遍。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毛澤東一生的主要思想土壤。

一般來說,儒墨道佛尤其儒學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主要支柱。這些傳統透過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實踐中是如何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的,吸取了哪些,揚棄了哪些,其間的吻合、差異、背離又如何?是非常值得學術界繼續研究和深入探討的。十月革命後,在俄國的中國人將“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又有人將“社會主義”譯為“均貧富、等貴賤”的“大同之學”

,等等現象,足以說明弄清楚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是何等重要。

201

為毛澤東思想研究開拓新的領域591

眾所周知,“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靈魂。在《實事求是與儒家文化傳統》一文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實事求是”不僅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中國革命經驗所作出的理論概括,而且也是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批判繼承。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後,即以孟子、荀子為代表,向“內聖”

“外王”兩途發展。以後宋明理學家程朱陸王援釋入儒,一意講求“內聖”修養;而陳亮、葉適則致力於事功之學,至顧炎武、顏習齋更提倡“經世致用”和習行哲學,蔚為“實事求是”的學風。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喜好此種學風,身體力行;參加革命後,更加重視實地調查,反對本本主義,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國國情,從而開闢了一條中國式的革命道路。將斯大林指示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教條主義者,曾嘲諷毛澤東建設革命根據地的創舉是“農民意識的地方觀念與保守觀念”的表現,攻擊毛取得反圍剿勝利的軍事路線是:“把古代的《三國演義》無條件地當作現代的戰術,古時的《孫子兵法》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略”。他們可笑地提出,“這些不合時代的東西——《孫子兵法》《曾、胡、左治兵格言》,只有讓我們的敵人蔣介石專有”。作者對此作了一個很好的偶比:“如果說,清代諸儒的‘經世致用’之學,是對宋明理學空談心性的一種反動。

那麼,毛澤東所創導的‘實事求是’的學風,則是在鑽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發展了‘經世致用’的‘實學’傳統,是對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一種反動。“

作者還考察了晚清及近代湘學傳統的重要特徵,理出從王船山——曾國藩——楊昌濟,影響到毛澤東這樣一條“實學”發展的

202

691為毛澤東思想研究開拓新的領域

脈絡,尤其對“封建末世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曾國藩為學治事的實事求是精神給予早年毛澤東的影響,作了切實的論證。在延安發動整風學習時,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著名報告中,毛對“實事求是”這一命題作了新的科學解釋,用它來清算一度在黨內佔據統治地位的教條主義思想,開創了一代新的學風和新的思想路線,為中國革命在理論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作者指出:“實事求是”本是儒家實用理性的表現,它凝練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將這個古老命題加以改造,就把中國這條革命巨龍點活了。

如果說,毛澤東的實踐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知與行”的關係)是在新的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的基礎上,更多地繼承了儒學的實踐理性精神,那麼,他的矛盾觀則從道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