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1 / 4)

①195年9月至12月,他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寫了一百多篇按語,以蘇聯經驗和斯大林學說為依據,其中就提出:“初級形式的合作社儲存了半私有制,到了一定的時候,這種半私有制就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就要求改變這種制度,使合作社成為生產資料完全公有化的集體經營的經濟團體。”

②對推動生產關係變革,促進所有制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動力,在毛看來,不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是政治工作和群眾運動,而政治工作的內涵主要是“嚴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鬥爭”。

③他舉例說明:“山西省解虞縣三婁寺合作社,就是在鞏固以後,因為鬆勁,幾乎垮了臺的。僅在那裡的黨

①②③④ 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23、258—259、24、244頁。

258

25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組織批判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向社員群眾進行了反對資本主義、加強社會主義的教育,恢復了政治工作,方才克服了那裡的危機,走上了繼續發展的道路。“

④由此可見,過渡時期總路線,關於階級矛盾分析中的一個偏差,是認定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矛盾,已成為中國內部主要矛盾。

這一判斷,帶有相當的主觀隨意性,既未能反映客觀的真實情況,同時也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有關建設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

由上述情況可以看出,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毛澤東離開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超越階段和忽視客觀經濟規律的思想,以及誇大主觀意志和精神作用的思想,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後,就有了某些表露。由於領導農業合作化已有相當的實踐經驗,且跟蘇聯作法不同,初級社這樣的形式農民還是可以接受的,農業沒有遭到什麼破壞,且有所增產;三大改造採取大體平和的途徑,沒有引起社會的動盪;又由於對私人工商業是採取贖買政策,三大改造的某些內容對經濟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加上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的援助,及其他各種原因,1953—1957年的國民經濟有較明顯的發展。所以,毛的這些過激思想在實踐中的不良後果,一時也沒有很顯著地顯現出來,而且被普遍認為是合理的。關於1956年的三大改造,《歷史決議》這樣論及:“這項工作中也有缺點和偏差。

在1955年夏季以後,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時間遺留了一些問題。

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對一部分原工商業者的

259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352

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

1953年6月15日的講話中,說到15年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時,毛澤東是這樣說的:“走得太快,‘左’了;不走,太右了,要反‘左’反右,逐步過渡,最後全部過渡完。”

①15年的計劃3年完成,當然過快、過急、過粗。這裡至少有兩點可以指出:一是,過快、過粗就意味著條件和時機還不成熟,違反了自願互利原則,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個體手工業和私人工商業過早公有化,則嚴重影響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和流通兩方面都受影響,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未盡的歷史作用,也就消滅了。於是就造成了從生產、流通到消費,一切經濟活動都由國家包下來的局面。

二是,應當存在並有發展前途的多樣化經濟形式被扼殺,單一的公有制,大鍋飯、鐵飯碗,後來長期帶來一系列弊端,不僅生產力發展受到影響,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難以在經營管理方面創造出新的經驗,管理人才(企業家)也難於湧現出來。正是由於起點低、底子薄,以單一公有制承擔工業化任務,這種缺乏物質基礎的超前變革,也是導致後來“三面紅旗”以及帶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實踐的一個基本原因。當然,三大改造畢竟在震動不大的情況下,完成了生產關係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任務。

經過20年大起落大折騰之後,我們才認識到私有制完全廢除之後,急促過渡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還是不合格的,還是處於初級階段的,還得努力幾十年達到中等發達水平,才能算是合格的社會主義。

現在學術界對三大改造問題已有一些新的看法,應當實事求

①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82頁。

2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