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把槍上,這大大提高了損壞槍支的修復率,但這種工藝同樣讓大順高層感到非常震驚,牛金星、孫可望私下裡都認為至少在五年內,大順的工部完全無法達到這樣的技術高度。
還有火藥的供應問題,以前在開封的時候,每次同新軍交戰都會讓許州大營痛苦不堪,因為繳獲無法彌補消耗,這個問題在攻陷陝西大量繳獲秦軍裝備後有所好轉。但攻陷陝西后,自然不可能繼續透過原來的補給渠道從朝廷獲得物資,順軍的火藥消耗量遠遠大於自身產量,山西一戰幾乎就用去了全軍儲備的一半。輕易奪取了北京之後,從京師繳獲的物資讓順軍鬆了一口氣,但京師的產量卻讓大順高層極其失望,他們本以為每年供應北方邊軍的海量物資就算不是全部由京師生產,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這裡提供的。
但根據兵部、工部官員的報告,超過八成的火藥和全部的火槍、野戰炮都是南方提供的,最近牛金星正根據孫可望的老辦法瘋狂地挖北方所有的山洞掏蝙蝠糞,這種一次性的硝石資源暫時能夠保證火藥產量高於各軍日常耗損、報廢。但遲早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不能迅速奪取南方,將南方的硝石產地納入大順生產體系,順軍遲早要退化回以大刀長矛等冷兵器為主的軍隊,牛金星估計以北方的產出,大概只能保證三到四萬是使用燧發槍和野戰炮的軍隊。
“大將軍誤會了,”吳三桂對大順的難處其實也猜到了一些,雖然他沒有猜到實際情況到底是多麼糟,但是大順政權既然已經下令節約使用火藥、停掉本來給予邊軍的大部分火藥補給、不但不發給新武器替換報廢武器反倒收集那些明廷從來都不回收的損壞槍支,那麼不需要多高的智力就能猜到大順的武器生產肯定出了大問題:“末將只是希望大將軍一統江南後,回師關外時能夠讓末將當個前鋒。”
吳三桂本來希望能夠南下立功,但四萬多吳家軍需要上百萬兩的賞銀、開拔費、被服銀等等,這錢牛金星捨不得花,吳三桂當然也不肯自己掏腰包。現在李順政權一口氣把遼兵軍餉砍去大半,吳三桂還得精簡兵員,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能事先說定將來在遼東給他為新朝立功、得以立足的機會。
“這個自然,遼事恐怕再沒有比將軍更熟悉的人了。”見吳三桂沒提賞賜和軍餉問題,許平心裡鬆了口氣,忙不迭地答應下來:“以我看,收復遼東後這節度使一職,非將軍莫屬。”
李自成覺得明末文官軍政一把抓的弊病太大,書念得好未必會指揮打仗,所以在李自成設想的大順政治結構中,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文武都得能做到分庭抗禮。在大順中央方面,李自成有心把兵部降低為一個只負責提供軍餉和裝備的後勤輜重部門,而將領選拔、士兵訓練以及作戰籌劃則交給未來的大將軍府負責;在地方上,防禦使也只能直接命令衙役而不是各省駐軍,如果要指揮軍隊則必須要透過各省的節度使來下令。
此外李自成還打算恢復丞相制度,他從明末學到的經驗教訓就是:如果皇帝不抓權,文官很可能會胡作非為;但如果皇帝抓權,很可能鬥不過文官,還會因為他們的矇蔽而把國家搞得更糟。因此李自成給予牛金星極大的權利,打算從他開始讓丞相統帥內閣全權負責國事,皇帝不再具有否決內閣政策的權利,但有罷免丞相的權利——如果國事被搞砸了,就唯丞相是問。李自成希望這樣可以讓文官們自己去鬥爭,丞相和閣老們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必須嚴密監視六部和地方官員,不許他們瞎胡鬧。既然如此,那麼文武分家就更有必要,兵權必須從文官體系中剝離出來,切實掌握在順天子手中。
至於其他的一點設想,也就是如何制約大將軍府,李自成心裡的打算暫時還沒向任何人透露。
見許平答應得痛快,吳三桂也是歡喜:“此番大將軍南征,破明必矣,江南山清水秀,水土養人,女子和咱們北方大大不同,大將軍一定得多買些小妾回來,將來溫香軟玉在懷、吳語楚音在耳,那才是神仙過的日子啊。”
許平笑答:“吳將軍一生戎馬塞外,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
“末將恰好就有一個這樣的侍妾,”吳三桂笑咪咪地說道:“姓陳名圓圓,大將軍可知曉否?”
聽吳三桂這語氣,似乎這女子還挺有名,許平搖頭道:“孤陋寡聞。”
“是秦淮河的八大名妓之一,滋味非凡。”吳三桂繪聲繪色地敘述了一番,嘻嘻笑道:“大將軍有意乎?”
“不然,不然。”許平連忙擺手拒絕:“吳將軍誤會了。”
“不過是一個小妾而已,再說她又不是什麼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