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利刃 作者:九十八度

:採用第3代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雖然仍採用自由渦軸結構,但採用了先進的發動機全權數字控制系統及自動監控系統,並與機載計算機管理系統整合在一起,有了顯著的技術進步和綜合特性。第3代渦軸發動機的耗油率僅為0。28千克/千瓦小時,低於活塞式發動機的耗油率。其代表性的發動機有T800、RTM322和RTM390。槳葉採用碳纖維、凱芙拉等高階複合材料製成,槳葉壽命達到無限。新型槳尖形狀繁多,較突出的有拋物線後掠形和先前掠再後掠的BERP槳尖。這些新槳尖的共同特點是可以減弱槳尖的壓縮性效應,改善槳葉的氣動載荷分佈,降低旋翼的振動和噪聲,提高旋翼的氣動效率。球柔性和無軸承槳轂獲得了廣泛應用,槳轂殼體及槳葉的連線件採用複合材料,使結構更為緊湊,重量大為降低,阻力大大減小。旋翼升阻比達到10。5,旋翼效率為0。8。這個階段應用了無尾槳反扭矩系統,其優點是具有良好的操縱響應特性、振動小、噪聲低,不需要尾傳動軸和尾減速,使零部件數量大大減小,因而提高了可維護性。複合材料在直升機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直升機開始採用複合材料主結構,複合材料的應用比例大幅度上升,通常佔機體結構重量的30~50%。這一時期的民用型直升機的空重/總重比約為0。37。高度整合化的電子裝置。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及智慧技術在直升機上獲得應用,直升機電子裝置朝著高度整合化方向發展。這一時期的直升機,採用了先進的增穩增控裝置,用電傳、光傳操縱取代了常規的操縱系統,採用先進的捷聯慣導、衛星導航裝置及組合導航技術,先進的通訊、識別及資訊傳輸裝置,先進的目標識別、瞄準、武器發射等火控裝置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裝置,採用了匯流排資訊傳輸與資料融合技術,並正向感測器融合方向發展。機上的電子、火控及飛行控制系統等透過多餘度數字資料匯流排交連,實現了資訊共享。採用了多功能整合顯示技術,用少量多功能顯示器代替大量的單個儀表,透過鍵盤控制顯示直升機的飛行資訊,利用中央計算機對通訊、導航、飛行控制、敵我識別、電子對抗、系統監視、武器火控的資訊進行整合處理從而進行整合控制。採用這類先進的整合電子裝置,大大簡化了直升機座艙佈局和儀表板佈置,系統部件得到簡化,重量大大減輕。更主要的是極大地減輕了飛行員工作負擔,改善了直升機的飛機品質和使用效能。直升機的全機升阻比達到6。6,振動水平降到0。05g,噪聲水平小於90分貝,最大速度可達到350千米/小時。

中國直升機的發展

1。直5(Z…5)

直…5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

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

1958年2月,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按照蘇聯提供的全套圖紙資料開始仿製米…4,1958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59年初由國家鑑定委員會正式驗收,投入批生產。63年9月21日航定委同意直5直升機優質過關,批准定型投產;其動力裝置活塞…7於同年12月25日優質過關,投入批生產。共生產了545架。

直…5可用於物資、人員輸送、救生、邊境巡邏。1980年停產。

直…5採用1臺活塞…7氣冷星形14缸發動機,功率1770馬力(1250千瓦)。主螺旋槳直徑21米,長為16。8米,高為4。4米。起落架為固定四點式,前起落架橫向輪距1。53米,主起落架輪3。82米、前主輪距3。79米。機艙體積達16立方米,一個側艙門,一個蚌式後艙門。一次可運載11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或8個傷員擔架和1名醫務人員。發動機艙位於機頭,透過傳動軸驅動機艙頂部的主旋翼和尾部的尾槳。駕駛艙位於機頭前上部,兩人機組,兩人均可獨立完成飛行操縱。可裝載1。2噸貨物,吊運時可運載1。35噸。直…5的機艙內可裝卸北京212A吉普,該吉普常用於作為78式82毫米無座力炮的載車,為空降兵提供火力支援。更大威力的是75式105mm無坐力炮,於1964年研製,可摧毀主戰坦克、裝甲車輛和堅固野戰工事等,1975年設計定型。火炮由炮身和炮架兩部分組成。採用了高、低壓發射原理和炮口制退器與縮小噴口相結合的方法。仍由北京…212A輕型越野車攜帶。初速(破甲彈)503米/秒,最大射程(殺傷爆破榴彈)7400米,有效射程(破甲彈)1100米;直射距離(破甲彈)580米,射速5~6發/分,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