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是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
驅逐艦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90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一節=一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起源
19世紀70年代出現一種專門發射魚雷的可以摧毀大型軍艦的魚雷艇(注意:這種魚雷艇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艦型相對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譯為“雷擊艦”更為妥當),針對這種頗具威力的小型艦艇,英國於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號??一種被稱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設計航速26節,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魚雷艇,攜帶3枚450毫米魚雷,用於攻擊敵艦。德國海軍發展的同型別的軍艦則稱為大型魚雷艇。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英國部族級驅逐艦(1905)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編隊使用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要突擊兵力,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同時還要對敵艦隊實施魚雷攻擊。其特徵可以概括為:標準排水量1000…1300噸,航速30…37節,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渦輪機動力裝置,裝備88…102毫米艦炮以及450…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3座。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攜帶魚雷和水雷,頻繁進行艦隊警戒、佈雷以及保護補給線的行動,並裝備掃雷工具作為掃雷艦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兩棲登陸作戰。驅逐艦首次在大規模戰鬥中發揮主要作用是1914年英、德兩國海軍發生的赫爾戈蘭灣海戰。1917年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驅逐艦安裝深水炸彈充當反潛艦,成為商船隊不可缺少的護航力量。隨著戰爭的發展,驅逐艦已經具備了多用途性,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所裝備的武器也更強。1916年英國V級驅逐艦和後續的W級驅逐艦,艦體採用較高的幹舷,裝備4英寸火炮以及三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1917年美國批准建造111艘威克斯級驅逐艦以及162艘克萊姆森級驅逐艦。驅逐艦已由執行單一任務的小型艦艇演變成艦隊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20世紀20年代,各國海軍的驅逐艦尺度不斷增加,標準排水量為1500噸以上,裝備120毫米…130毫米口徑火炮、533毫米…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驅逐艦的武器搭配和戰法日益完善。英國按字母順序命名的9級驅逐艦??A級至I級;日本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及其改進型號是這一階段驅逐艦的典型代表。法國的美洲虎級驅逐艦以及後續建造的空想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超過2000噸,甚至達到2500噸,通常被稱為“反驅逐艦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s)。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一度對締約國??美國、英國、日本的驅逐艦排水量做出限制,1936年條約到期,各國海軍開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備更強的驅逐艦,排水量接近或超過2000噸。英國部族級驅逐艦(1936)。美國的本森級驅逐艦,日本的陽炎級驅逐艦,德國Z型驅逐艦,是這一時期驅逐艦的典型代表。雖然驅逐艦擔負的任務日益廣泛,但是叢集攻擊仍然是這些以魚雷、火炮為主要武器的驅逐艦的主要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海軍戰鬥艦艇用途比驅逐艦更加廣泛。戰爭期間的嚴重損耗使驅逐艦又一次被大批建造,英國利用J級驅逐艦的基本設計不斷改進建造了14批驅逐艦,美國建造了113艘弗萊徹級驅逐艦。同時在戰爭期間,驅逐艦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
演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已經被航空母